最新网址:sk.3qxsw.com

【至和元年(1054年),苏轼,年十九,与王弗结为连理,夫妻情投意合。那一年春,成都城内的桃花开得格外艳丽,仿佛也在为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而欢庆。

不久,成都新任长官张方平来访,求贤若渴。次年,苏洵携子苏轼拜见张方平,获其赏识。】

【在大家的印象里面,苏轼的诗词是最出名的,其实他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不然也不会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散文代表着北宋诗□□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十多岁的时候,苏轼的政论散文已经写得非常厉害。这首《始皇论》,就是他的代表文章。“秦始皇时,赵高有罪,蒙毅按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

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邪,少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及还,上崩。

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

秦始皇:“????”

胡亥和扶苏:“???”

【史料记载,秦始皇突然驾崩,临死前要扶苏继位。

李斯和赵高商量了一阵之后,结成同盟,秘不发丧。

他们篡改了诏书:“秦始皇临死的时候说,公子扶苏在边境待了这么久没有功绩,却让士卒大量死亡,而且还诽谤父皇,将军蒙恬不纠正公子扶苏的过失,现在命两个人自杀!”

两个人派使者把假的诏书送了过去。

扶苏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准备自杀。

蒙恬却觉得不合理:“陛下虽然从来没有确定过谁是太子,陛下派公子来到边境,分明是看重的意思,怎么会突然让你去死?我们核实一下再去死也来得及啊。”

结果扶苏说:“父要儿子死,还需要再核查吗?”然后拔剑自杀。

李斯和赵高得知消息之后,顿时安稳了,高兴地扶胡亥上位。】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大秦。

那些侍女和宦官恨不得把头塞进胸口里去,心中都在尖叫,他们怎么会听到这么爆炸的事情?

扶苏,胡亥和李斯……等人身体比脑子反应得要快,呼啦啦跪了一地。

秦始皇面沉如水,一篇《始皇论》牵扯出了他看重的儿子和大臣。

他从来没有接收到这么庞大的信息量,要不是脑子转得快,几乎都要宕机了。

他下意识看向自己最疼爱的长子,近乎咬牙切齿:“扶苏,一道简单的圣旨,就让你自杀了?你可真是孝顺!”

扶苏面色苍白如纸,刚刚的好心情消散不见,心坠入冰窟。原来他未来居然会被李斯和赵高联手害死……

扶苏眼前浮现水雾,磕头说道:“父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

秦始皇被气得头疼,拿起旁边的藤条,想去抽扶苏。

“你怎会如此愚蠢,被别人玩得团团转!”

“来人,把赵高带下去”

【嘉祐元年(1056年)临近,苏氏父子三人怀揣着张方平写给欧阳修等朝廷大臣的推荐信,满怀壮志地踏上了前往京城参加应试的漫漫征途。这一去,他们将名动京师,文传天下。

当时的主考官乃是文坛领袖欧阳修,他凭借着渊博深厚的学识和卓越非凡的文学成就,在文坛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声望。而小试官则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他的诗歌作品备受世人喜爱,与欧阳修一同引领着诗文革新的澎湃潮流。当苏轼的试卷呈现在两位考官面前时,他们被那清新脱俗、洒脱奔放且气势磅礴的文风深深震撼。特别是苏轼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段话不仅深刻地表达了苏轼对刑罚和奖赏的独到理解,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深度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欧、梅二公在阅读这篇策论后,不禁对苏轼的才华啧啧称赞。然而,他们却对其中引用的典故“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感到困惑不已,全然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等到苏轼前来谒谢时,欧阳修便就此询问苏轼。苏轼听后,微微一笑,从容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洒脱、敢于创新的精神极为欣赏,并且预见到了苏轼的璀璨未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哥,你考试时怎么还自己编典故呢?”苏辙好奇地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