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时光飞逝,魏道濛沿着巍峨的山麓找着僻静人少的小径向前而行,心中目的地正是大汉国土之央、华夏民族源起并居住生息之地,西岳华山。

书经载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左传》载:“山岳则配天。”《史记》载,黄帝、虞尧、舜帝都曾到华山巡狩,秦始皇首祭华山。

如此炎热的天,走上二里便汗流浃背,魏道濛失了细绢,穿着单衣和薄袍反倒行动更加轻快了。他沿途买了一个陶盆煮野菜粥,路上摘了些山果山货、运气好时能打只野鸡、野兔等,倒是没受忍饥挨饿的苦。

七八日后,一座座宏伟浩大的宫楼殿宇出现在他的右前方,怀着瞻仰急迫的心再行了数里,一派庄严华丽的景象让魏道濛停驻脚步、目瞪口呆。山下殿宇鳞次栉比、飞甍冲宵直上苍穹,雕梁画栋、刻檐飘脊、香火氤氲。不虚此行啊!魏道濛感慨万端。

魏道濛带着震撼无比、崇敬万分的心情一处处观摩、赏析。或过墙间窄巷道、巷道壁有土坯包砌,外抹草泥、面涂白灰,地面以条砖铺置,踏步以石板砌筑。或穿堂援梯而上、眺望滚滚河水东去,心中荡生层云、无限嗟叹。或仰观四合,触目所及、上下一白,山道直入云天、雄峰突兀凛然。一时间驻足屏息,竟不知今夕何夕……

直到走进正殿,一块高约七尺余、宽约三尺半、厚约一尺的石碑屹立在他眼前,上面用汉隶刻着:西岳华山庙碑。

魏道濛促近细细观看,庙碑上记述着周天子至汉代的历代皇帝祭山祀典,以及汉代时袁逢、孙璆主持修葺华山西岳庙的诸事经过,并立此石碑。他又前后仔细端详,魏道濛被震撼的无以复加!果然,没有打道回聚落是对的!他这个山野小子,终于涨了见识。

歇息一宿,次日沿山脊蜿蜒盘旋而上的石阶缓缓攀登,只觉险峻无匹、风景迤逦。到了夜深无人时,立于华山之巅,胸中难以平复,沉思良久,遂找一处石壁,刻下一首《华山赋》:

“华山一条道,突兀通天地。

昼夕间,观天地之大、俯仰之微,转而之乎一瞬。

夜色娇美,万林簌簌,月上聚仙台举竹邀月,道濛心驰神往。

东方既白,欢雀栖闹,朝霞一抹如细沙漫日,山岳莫不玄妙。

暇思聘鹜于上三峰之上,步伐矫健若仙猿之轻快。

拂青枝而眺望兮,怀山野之心,携羽翼高飞兮,恐只影孤落。

公子络绎、女媛悦怿,前者呼、仆者喏,独抒高歌、和而婉和。余感怀青州俊才景略仿诸葛丞相隐居于此,轻轻涌之《出师表》。

神秘谷怪石嶙峋,嵬岩下肠道逶迤。奇松如神女轻裾,锦花乱坠;倏忽间仙侣闲情,流水淙淙。客有知宓妃者,流眄四顾,乃叹华山之周乃华夏根源所在,心仪唱喏。

群峦在脚下,心情何高爽。

弃尘役远慕太华山,仙掌峰隐现娘娘石。良田无际、沃野千里尽望,云中泛筏、绾起裤脚水花。众人禽唏[xi]鬼叫、战兢之极,群峦郁郁苍苍、美不胜收。

忽觉人事已疏忽,愁怅不如无踪。”

魏道濛准备就此下山,回聚落成亲生娃。

迈着浪荡的步伐,摸摸余粮所剩无几、想想桑洛还在守候,心里莫名美美的满足,此行收获满满、胸中畅快异常,至此回去也不丢脸。

不知不觉间走过一处不甚奇特的小阁楼,起初没觉蹊跷,转念一想察觉之前此处未曾有此阁楼,又回望定睛一看,才发现阁楼竟凌空悬于山巅一侧之上,阁下云蒸霞蔚,仙雾飘渺。

阁楼共有两层,加之四周穿行的回廊前后不过三四丈、高低也不过三四丈,首层门楣上书“玄妙阁”三个黑底金字的篆体小字。

阁楼门窗半掩,有一白首皓髯的素衣老者,着一身玄青布衣,巍然坐在阁中。

魏道濛不觉得停足顿顾,只见老者手持竹卷、俨然而坐,不曾理会四下之物。

魏道濛心中踌躇骇然,想就此离去却又怎样也移不动脚步、想出声询问却又担心怕冲撞了老者,数息之后,他心神随仙雾荡漾又归于虚无。

如此,约有小半日。

“仙师,乐在何书,愿受教焉。”斟酌思忖再三后,魏道濛终于开口求教,以文王礼于太公、子路谦问夫子之语开头。

“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小子乐得其所?”白首皓髯的素衣老者是按太公的原话作答,只不过后面多加了一句反问。

“阿娘临终三训:平日周济乡里、聚落不死流民、大事散尽家财。此为小子立身处世之所求也。”仙师既有问他,魏道濛自然而然地实诚回复。

“乱世执此道,气量不算小,不过,仅能守土安民而已。”

“愿拜师求道,请仙师教诲。”魏道濛跪地俯首一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