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古丽说,南宁多元的文化,热情的市民,优美的环境,深深吸引着她。现在古丽正在考驾照,希望用跑单送外卖的收入,买一辆车和孩子去梦想的桂林旅游,更要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珠江水运经济指标呈全面恢复增长态势

记者3日从中国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珠江水运经济指标呈全面恢复增长态势。其中,珠江水系四省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全年预计完成水路货运量15.01亿吨,比上年增长7.9%,水路客运量达4530万人次,超过前两年(2021年和2022年)总和。

珠江水系是中国第三大水系。2023年,珠江水系港口全港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9.47亿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2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982万标箱,分别增长6.9%、2.3%。西江航运干线沿线港口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65亿吨,增长8.2%,集装箱吞吐量736万标箱,增长8.5%。

作为西江航运干线上最大的梯级枢纽,自2020年来,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已连续4年超过1.5亿吨。去年,该船闸货物通过量再攀高峰,达到.96万吨,比上年增长18.22%。珠江另一个重要船闸大藤峡船闸去年也迎来高速发展,船闸过货量达到3988万吨。

据珠航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王灿强介绍,去年珠江水系内河完成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5亿元(人民币,下同),是2022年全年投资额的两倍有余,创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新高。其中,港口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3.9%;航道(含船闸)项目完成投资23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6.1%。截至目前,珠江水系“十四五”前三年完成投资已超过“十三五”五年完成投资。

2023年,珠江水系共有水运工程建设项目102个,总投资超1770亿元。其中,5月23日,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建设已进入全线动工、全面提速阶段,自开工建设至12月14日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41亿元;富宁港项目一期工程、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柳江红花枢纽至石龙三江口二级航道工程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今年新建70家智能工厂 “智造优等生”上海希冀构建“产业大脑”

作为中国“智造班”里的优等生,上海的“智造成绩单”亮眼。记者从1月3日召开的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上海已累计建成19家国家级智能工厂,177家市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应用。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上海通过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集成商,拉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和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产业聚集区之一。

——制造业如何又大又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制造业的是:大而不强。

如何变强?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洪海认为,要通过新兴的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提升改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5G等新型数字经济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是新型工业化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要以制造业为基础,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

除了依托“智造”实现制造业“超车”的大背景,上海还有自身发展的需求。

许多国际大都市的制造业占比在下降,但上海官方一直强调,上海面积比纽约等世界大城市大很多,简单拿整个上海与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不太具有可比性,拿外环线以内的上海相比更为合理。这些年来,上海也一直强调“制造转型不代表放弃制造”“要保持制造业适度规模”。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当天表示,上海的制造业也遇到了发展瓶颈问题,要突破瓶颈,上海面临着土地、人力成本、环境等制约,“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最近都在做数据分析,包括成本分析、土地资源如何更好地释放等等,但这些毕竟是有限的,更多是要通过技术的提升,来推动智能制造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构建“产业大脑”赋能制造跃升

在当天的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上海发布了2023年度上海市智能工厂名单,成立了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生态联合体,并提出今年将新建设70家市级智能工厂。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智能工厂建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上海正聚焦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都市产业等重点行业,分级、分类推动智能工厂梯度建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吴春平在受访时进一步解释说,上海计划先分级、分类推动智能工厂建设,然后再根据智能工厂的类别加上分级分类的“产业大脑”。其中,分级包括行业级、产业级、企业级、工厂级和终端级,分类指的是汽车、船舶、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不同产业要有不同的“产业大脑”。而这一过程的重大意义,通俗来说,可以概括为:自动化“换”蓝领、数字化“换”白领、人工智能“换”金领。

“产业大脑”有多重要?它对产业链协同、供应链韧性与安全均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在当天的大会上指出,数实融合的本质是应用现代数智技术为传统产业装上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脑”,利用数智技术向实体经济的研发、生产、销售、流通环节渗透融合,创新生产方式、制造流程和商业模式。

十一部门开展“信号升格”行动 加强重点场景网络覆盖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到2025年底,超过12万个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3万公里铁路和50万公里公路、200条地铁线路实现移动网络连续覆盖。5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持续完善,5G流量占比显着提升。

主要目标方面,通知明确,实现移动网络(4G 和5G)信号显着增强,移动用户端到端业务感知明显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监测评估能力持续增强,为广大用户提供信号好、体验优、能力强的高品质网络服务。

到2024年底,超过8万个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即重点场所的关键点位均达到相关覆盖标准要求),2.5万公里铁路和35万公里公路、150条地铁线路实现移动网络连续覆盖(即线路沿线95%的区域达到相关覆盖标准要求)。移动网络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20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40Mbps,卡顿、时延等主要业务指标加快改善,移动网络达标速率占比不低于90%(即90%情形下达到相关速率标准要求)。

到2025年底,超过12万个重点场所实现移动网络深度覆盖、3万公里铁路和50万公里公路、200条地铁线路实现移动网络连续覆盖。5G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持续完善,5G流量占比显着提升。移动网络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22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45Mbps,卡顿、时延等主要业务指标全面优化,移动网络达标速率占比不低于95%(即95%情形下达到相关速率标准要求)。

重点任务方面,通知提出:

——推动“信号升格”,加强重点场景网络覆盖

政务中心。持续提升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重点覆盖政务服务大厅、业务窗口、行政事项受理点等关键点位,支撑提高行政效能,提升群众办事体验。到2025年,实现全部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质量保障。

文旅场景。持续提升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以上博物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红色教育基地、大型体育场馆、城市广场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重点覆盖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索道上下站、区内景点、展览展示区、休闲区等关键点位,支持景区开展4K/8K 视频、智慧导览、VR/AR沉浸式旅游等应用。到2025年,实现全部5A级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超过3000个4A级景区、400个以上国家二级博物馆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应用体验提升。

医疗机构。持续提升移动网络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点社区医疗机构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重点覆盖门急诊区、输液室、检验窗口、住院部、手术室等关键点位,支撑开展视频通话、移动支付、远程医疗、便民服务、应急处突等应用。到2025年,实现全部三级医疗机构、8000家以上二级医疗机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业务保障。

高等学校。持续提升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重点覆盖图书馆、教学楼、餐厅、宿舍楼、报告厅、体育馆、校园绿地等关键点位,支撑在线教学、视频监控、安全管理等应用。到2025年,实现全部国家“双一流”高校、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所属高校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应用体验提升。

交通枢纽。持续提升民用机场、客运火车站、客运汽车站、港口客运站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重点覆盖售票大厅、候机(车、船)区、安检区等关键点位,满足流量密集、业务突发性强、并发业务多等通信业务需求。到2025年,基本实现民用机场、1500个客运火车站和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业务保障。

城市地铁。创新地铁覆盖整体解决方案,强化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加快提升地铁隧道、地上线路等移动网络信号连续覆盖,重点覆盖地铁检票口、安检区、站台站厅、调度室等关键点位,保障复杂环境下通信服务体验。逐步推进确定地铁无线通信业务专用频率,保障地铁专用无线通信业务安全需求。到2025年,实现全部地铁站台、站厅深度覆盖,基本实现200条以上城市地铁线路移动网络信号连续覆盖。

公路铁路水路。持续推进“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点客运普速铁路、国道、省道、城市骨干道路、农村公路重要路段和高等级航道、国境国际通航河流等移动网络信号连续覆盖,重点覆盖铁路站台、公路服务区、收费站、桥梁隧道、船闸、国省道沿线关键区段等重要点位,支撑旅客通话及综合信息服务需求。到2025年,基本实现公路铁路水路关键点位深度覆盖,长度超过3万公里的高铁线路、30万公里的国道和20万公里的省道实现移动网络信号连续覆盖。

重点商超。持续推进商业街区、综合商业体、超市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重点覆盖顾客休息区、餐饮区、商铺、收银区、地下停车场等关键点位,满足高峰期移动支付、直播、视频、通话等业务需求,支撑商贸数字化便民服务。到2025年,实现90%以上重点商超的移动网络信号深度覆盖和业务保障。

住宅小区。持续推进居住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基于光纤到房间(FTTR)的室内Wi-Fi覆盖,重点覆盖活动中心、生活超市、地下停车场、电梯等关键点位,新建住宅小区关键点位基本实现移动网络全覆盖,支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应用。到2025年,实现70%以上住宅小区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应用体验提升。

商务楼宇及酒店。持续推进超甲级、甲级、乙级商务楼宇、星级酒店、会议中心等移动网络信号覆盖,重点覆盖前厅、办公区、会客室、客房、用餐区、地下停车场等关键点位,满足在线办公、视频会议、休闲娱乐、综合服务等应用需求。到2025年,实现60%以上城市商务楼宇移动网络深度覆盖和体验提升。

乡镇农村。对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夯实4G网络覆盖基础,加快推进5G网络向各乡镇、行政村延伸,重点覆盖乡镇政府所在地、乡村集市、村委会、村活动广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关键点位,提升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各类农业生产区域网络覆盖水平,满足农村居民便捷信息通信、直播带货、农业综合应用需求。鼓励发达区域农村统一网络规划、建设、服务等标准,实现城乡“同网同速”。加快“宽带边疆”建设,增强边疆地区网络供给能力。有序推动行政村5G“点亮”,监测并优化全国行政村5G覆盖情况。到2025年,行政村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质量显着提升。

——推动“感知升格”,加快重点业务服务提升

优化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部署。主要互联网企业加速部署关键内容设施、重要业务枢纽、资源汇聚中心,提升综合业务服务能力。完善内容分发网络(CDN)节点部署,加大热点内容引入力度,优化加速性能,提升用户端到端业务感知。科学配置应用服务器带宽,动态优化数据传输,满足大并发量等业务需求。

完善互联网业务感知关键指标监测分析。提供视频直播、视频通话、短视频、云游戏等业务的互联网企业,加强对业务连通率、卡顿率、时延、高清视频占比等关键感知指标的监测分析,提升应用程序和主流终端兼容性,加大端到端协同,保障用户基本业务使用需求。面向新型互联网业务的差异化感知需求,加快构建用户业务感知评价标准,分级、分类保障用户端到端业务体验。

加强新技术应用和产品方案研发。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终端企业协同合作,加快面向网络质量提升的上行增强、载波聚合等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创新重点场景差异化网络解决方案,加快新型数字化室分系统建设,打造高质量精品网络。加快优化调度算法,加强终端新技术试验,更好适配网络协议,丰富5G终端供给,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推进网络运营维护智能化,减少网络质差问题处理响应时间,保障网络服务质量稳定供给。

——推动“保障升格”,强化资源要素高效协同

统筹推进跨行业规划衔接和标准落实。各地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相关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基站、机房等相关设施选址布局和配建要求应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当中予以统筹保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与电力设施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建设,保障移动基站等设施的电力供应。统筹推动《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落实,做到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与建筑物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未验收合格建筑物严禁接入公用电信网。

保障重点场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行权。各地教育、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交通枢纽、铁路公路、城市地铁等公共交通服务单位,重点商超、住宅小区、商务楼宇等业主单位,政务中心、文旅景区、医疗机构、高等学校、乡镇农村等运营管理单位和基层单位,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向移动通信基站、光纤宽带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预留空间,鼓励各单位所属设施资源免费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开放,提供建设运维便利,确保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行权。

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用能保障。支持各地供电企业加强与基础电信企业和铁塔公司等协作,超前配置电力容量,对重要通信设施实行多路市电保障,对具备条件的5G基站加快转改直进程,对符合条件的5G基站实施电力打包直接交易,降低5G用电成本。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开展网络绿色化改造,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推广,降低基站功耗。推动地方在电力设施新建和扩容建设中,简化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

——推动“能力升格”,促进监测评测水平提升

完善网络质量评测体系和监测能力。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加快开展面向应用的端到端网络质量评测标准体系研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持续完善全国移动网络质量感知平台功能,形成网络质量全域感知、重点场景问题告警和重点业务质量监测等能力;探索建立网络质量评测仪器仪表等工具的认证机制,加快相关工具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提升各类工具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强化通信网络抗毁能力。基础电信企业加强网络运行监控,优化相关网管系统功能,实现网络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网络性能动态管理、网络故障自动定位及时处置。持续优化通信设施选址布局和通信网络多路由冗余保护。修订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在灾害多发地区建设超级基站,提升灾害多发地区通信设施建设抗灾等级。

男子躲火车厕所吸食“上头电子烟”被当场抓获

近日,一男子躲在列车厕所吸食“上头电子烟”,直到民警推门而入才被从“迷幻”中叫醒。经尿检检测,该违法行为人显示依托咪酯呈阳性。目前,该违法行为人已被广州铁路警方依法处理。

据广州铁路警方3日通报,2023年12月31日19时40分许,Z111次列车运行在赣州至韶关东区间,乘警巡视至05车厢厕所时,发现一男子躲在厕所内吸食电子烟,该人神情涣散、站立困难,甚至意识不到乘警的到来,行为非常可疑。民警将该男子叫醒后,经盘查,该男子承认自己吸食的是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

21时55分许,Z111次列车乘警依法将违法嫌疑人马某交广州站派出所处理。经检测,马某尿液呈“依托咪酯”阳性,且对吸食毒品“依托咪酯”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经查,马某现年21岁,无业,当日购买了一张赣州至韶关东站的无座车票,上车后就开始玩手机,至18时左右手机没电了,一时无聊的马某就将随身携带的电子烟(含有依托咪酯)拿到厕所吸食。

据马某供述,其曾在网络短视频中了解到“依托咪酯”已被列管,但心存侥幸心理的他还是尝试了一两次,最终被警方抓获。目前,马某已被广州铁路警方依法处以行政处罚,并收缴电子烟杆和烟弹等相关物品。

据了解,从2023年10月1日起,依托咪酯正式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非法吸食、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依托咪酯一律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

中国首套油气田伴生卤水提锂试运成功

记者3日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称“青海油田”)获悉,青藏高原首个油气田伴生矿利用项目——尖北地区气田综合处理试验项目进入试运生产阶段,也标志着中国首套利用油气田伴生卤水提锂的工业化试验装置试运成功。

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气田,也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该油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四省(区)重要产油、供气基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

尖北气田位于中国西部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尖顶山地区尖北潜伏构造高部位,地面为盐碱戈壁及残丘为主。该试验项目是利用尖北地区气田采出水作为主要生产原料,开展“白色石油”开发——碳酸锂提取试验,该项目可对气田采出水复杂杂质及多元素共存体系下的锂资源进行绿色分离、富集和提取。

近年来,青海油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全力推进油田深层卤水提锂产业化进程。通过积极谋划和多方努力,尖北地区气田水综合处理试验项目于2023年8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设计建设碳酸锂产能每年100吨生产线1条、磷酸锂产能每年8吨生产线1条。2023年12月31日第一批碳酸锂产品成功产出。

近几年,随着低碳经济和绿色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行业迅速崛起,碳酸锂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锂资源主要赋存于盐湖和岩矿中,部分赋存于油气田采出水中,而油气田采出水中锂资源具有来源广、储量大等优点。

青海油田新能源事业部伴生矿利用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学彬介绍说,“尖北气田采出水化学类型为高钙氯化物型,富含锂、钾等资源,镁锂比低,具有资源充足、开采条件好、矿化度高、有益组分储量大、品位高等优势特点,部分区块采出水指标远远超出中国采出水综合利用品位,显着区别于世界目前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氯化物型、硫酸盐型和碳酸盐型盐湖卤水,易于提锂加工,极具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