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经理,那横柜的作用和供销社的结账台没什么区别,满打满算超不过六米,最多能分给你们一米。平时摆什么货我们不干涉,但任何管理方面手续都得走微芒,这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
“金总,我之所以要两米,为的留出一米作为界限,和微芒划清,本身我们占的还是一米。”
天底下恐怕只有这个措辞能让金建锋动摇了,他望了一眼苏培光,心说这人有起有落是有原因的,这等心思言辞是一个能成事的人。并且奇异的是这人在盛扬不到十日,和离开时判若两人,那时他走路都带着颓气,再见面时竟变得锐利。
苏培光欠身敬茶,诚恳的目光忽然让气氛跑到了生意之外,情啊故啊、栽培啊赏识啊,金建锋怕他提这些,苏培光也知道对方怕听那些。如此一来,一米两米的话题便不好再深入了。
“时间还充裕,金总大可以再想想,我在盛扬闲人一个,大不了我往这多跑几趟。”
金建锋忙一抬手,“等答复就是了,我会直接通知你们关总。”
回盛扬的出租车上,一个指节那么长的烟灰落在腿上,苏培光目向窗外,不知不觉间全部心思都落在了盛扬上。
在苏培光看来,盛扬现在的生意实在是太保守了,厂子的维持全靠外商的补偿。他们按月份用产品抵人工费和日常开销,盛扬把这些固定的产品拿到华强北的前店出售,能维持平衡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赚大钱。
实际上,三来一补还有更活泛的做法,那就是增加外商的介入度,乍听来似与初衷背道而驰,但随着外商融入程度越来越高,事情有了转机。比如接下来电子集团新楼的的摊位,大可以把外商引入其中,当各国商人都聚来的时候,中国市场将在放大镜下被人观摩。
然后他们自己就会计算,一块电路板是卖到曼谷更赚钱还是卖到上海更赚钱,除了运输和关税等等,中国市场庞大的体量会震惊全世界。按照这个逻辑,盛扬大可以引导外商生产行情更优的产品,要是在电子新楼摆玩具壳子,想想都对不住那块宝地。
盛扬电子门外,一个穿着迷彩服的男人踱步不歇,指节长的烟灰掉落,只剩一个秃秃的烟头,却一直掐在指缝。
他不住地向这边投来目光,车门刚一打开他已凑上前来,看得出神经紧绷,但他没有着急发问,苏培光也没有开口。
引路前、只一笑。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