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研究团队立即开始规划如何大规模利用火星虫的这一能力。他们设计了专门的培养区域,为火星虫提供最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以确保其能够高效地分泌出所需的物质。
在第一个实验性的生产周期中,火星虫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仅仅一个小时,一个完整且坚固的舱段就呈现在众人面前。
“检查一下舱段的各项指标,看看是否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苏然谨慎地说道。
经过详细的检测,发现这个由火星虫分泌而成的舱段不仅在强度、密封性等方面完全达标,甚至在某些性能上还超过了传统制造方法生产的舱段。
计划赶不上变化,火星基地2期计划开始动工。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火星上的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阶段。一个个舱段迅速组合起来,形成了巨大的居住设施、科研实验室和资源储存仓库。
“照这样的速度,我们很快就能建成一个功能完备的火星基地。”苏然看着不断成型的建筑,眼中充满了期待。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对火星虫分泌物质的过度依赖,资源的供应开始出现紧张。
“我们必须寻找更可持续的资源获取方式,不能让资源问题成为我们发展的瓶颈。”一位资源管理专家提出了担忧。
研究团队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一方面优化资源分配方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开始探索火星上的本地资源,希望能够找到替代或补充的材料,以满足火星虫分泌物质的需求。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成功地发现了几种火星上特有的矿物质,可以经过处理后作为火星虫分泌物质的原材料。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我们的资源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一位地质学家兴奋地说道。
大量矿物质运输到规划建造舱段的位置,那一辆辆巨大的运输车在火星坑洼不平的地面上艰难地行驶着,扬起滚滚的沙尘。矿物质如同小山般连绵起伏,被整齐地堆放在指定区域。这些矿物质富含着火星虫分泌所需的关键成分,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无数的火星虫被小心翼翼地撒下。它们微小而神秘,身体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仿佛是宇宙赋予的神秘力量。研究人员们身着特制的防护装备,神情专注而严肃。他们手中的控制器闪烁着光芒,通过复杂而精妙的指令和信号,熟练地控制着火星虫的行为。
“准备启动分泌程序!”一位资深的研究人员张华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在通讯设备中清晰地传递给每一个人,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这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随着指令的下达,火星虫们仿佛接收到了明确的任务,瞬间变得活跃起来。它们在矿物质堆中迅速穿梭、蠕动,身体与矿物质接触的瞬间,产生了奇妙而绚烂的化学反应。光芒闪烁,如同梦幻般的场景在眼前展开。
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时间飞速流逝。火星上的昼夜温差极大,白天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地面温度急剧上升,仿佛要将一切融化。夜晚则是极度的寒冷,气温骤降,能瞬间将未加防护的物体冻得坚硬如铁。但研究人员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坚守在岗位上,目光坚定,密切关注着火星虫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白天,强烈的阳光使得施工现场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研究人员们的汗水不断地渗出,在防护面罩上凝结成水珠,然后又迅速蒸发。但他们的目光始终紧紧盯着火星虫和正在形成的舱段,负责监测数据的李明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一个变化,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确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夜晚,寒冷的气温让设备表面都结上了一层薄薄的霜,操作变得艰难,但监控仪器的屏幕依然闪烁着,数据不断跳动,负责分析数据的王强聚精会神,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波动。
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研究人员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设备故障时,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赵刚总是能迅速找出问题所在。他那敏锐的眼神和熟练的双手,在复杂的设备中穿梭,很快就能让故障的设备重新运转起来。通讯中断时,技术专家孙晓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冷静的头脑,迅速排查线路,调整参数,恢复信号,确保团队之间的沟通顺畅无阻。突发恶劣天气时,团队负责人苏然镇定地指挥大家采取应对措施。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给大家带来了信心和勇气,让整个团队在风雨中依然能够稳步前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