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五年,岁在丁未,六月之望,京师忽遭天变,暴雨倾盆,昼夜不息,如天河倾泻,人世罕有。是时,紫禁城中,圣体违和,百官惶恐,皆知此非吉兆,而民间更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言天将降大祸于人间。
雨势之大,前所未见,京师之内,沟渠皆满,河水暴涨,城墙之下,水已没膝。街巷之间,积水成渊,行路艰难,百姓家中,盆盆罐罐皆用以接水,然终是无济于事。城内屋舍倾颓,人畜漂没,哭声震天,哀鸿遍野,一派末日景象。待雨势稍减,业已水患颇深,京师如陷泽国。皇城之内,虽有高墙深沟,亦难挡洪水之威。宫娥太监,皆忙碌于搬运物资,以防不测。当今圣上万历皇帝,虽多年不理朝政,此时也眉头紧锁,望着窗外茫茫水雾,心中忧虑重重。
数日余,天光初现,雨虽停,然水患未解。京师内外,一片狼藉,死伤无数,哀鸿遍野。内阁急令各地官员速速组织救援,然人力有限,灾情严重,救援始终进展缓慢。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死者不计其数,生者亦苦不堪言,灾后幸存者,皆往北直隶、山西、辽东逃散。
十数日后,渐有流民已进入太原境内,因二龙山周边物产丰富,富户极多,京师水患百姓无处安身者,开始抱团结伙,逃至二龙山,聚众为匪。此辈本为良民,然遭此大难,生计无着,遂生恶念,劫掠过往行人,抢夺财物,以图生存。二龙山匪患一起,周边百姓便苦不堪言,本来富庶且宁静之地,百姓日夜惶恐,生怕被匪徒劫掠,家中财物尽失,生活无以为继。
内阁闻知此事,大为震怒,急调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将士前往二龙山进剿。然二龙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且匪徒人数众多,又熟悉地形,故京营将士虽多次进攻,皆未能取胜。
说起三镇将士,到底是哪三镇?为何战力如此不堪?
明朝中后期为了防御蒙古入侵,从弘治年间在北部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了九个军事重镇,称为九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此次急调的三镇就是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兵马。明朝后期,因蒙古残余势力已经无力进攻中原,承平日久,将士们也日渐懈怠,终于导致军队战力日下,维持治安尚可,然而面对饥寒交迫又手拿武器的流寇,终究不是对手。
是时,山西巡抚李景元,字元石,直隶大名府人。因过往政绩斐然,升巡抚山西佥都御史为右副都御史。吏部题称景元履任三年,预蓄三关本色,节省银一十万七千六百余两,招抚复业人户三千九百六十余名,赈恤灾伤田六百余顷,屡立劳绩,宜示奖升,所以才有此任命。
这李景元乃当朝名士,才学兼备,武艺超群。闻知二龙山匪患,为解君忧,遂向朝廷请缨,愿领兵前往剿匪,以安民心。皇上朱翊钧闻知李景元请缨,大喜过望,即让内阁发出急递,命李景元为山西平乱总督,加兵部侍郎衔,率领三镇将士,前往二龙山平乱。李景元领命收到急递,即日点兵出发。
李景元驻军二龙山,通过以往巡察的旧有记忆,结合现在营中哨探的奏报,仔细绘制了行军图册。但见这二龙山山势险峻,林木葱郁,心中暗自思量:“此地易守难攻,且匪徒人数众多,若强行进攻,恐难取胜,须得智取,方能成功。”于是,李景元命将士们在驻地安营扎寨,整顿军马,以待时机。同时,又派出探子,潜入山中,打探匪徒虚实,以图破敌之策。
如此相持了些许时日,至万历三十七年夏末,李景元预测山中匪徒将趁农家夏收之际出山劫掠,悉心布下军阵,以待众匪徒。但见他升座账中,三镇总兵及副将、游击等在账中听命。
李景元从牙案上的箭壶中拿起一支支令箭,逐个吩咐道。
“山西镇总兵,领正兵五千,驻地太原,严防贼寇进犯州府!”
“大同镇总兵,领正兵五千,驻地忻州,严防贼寇进犯此地,届时截断贼寇去路!”
“宣府镇总兵,须劳累些,领正兵五千,快速奔袭,至娄烦县驻扎,截断二龙山贼寇向西逃窜之路!”
“山西镇参将,领奇兵三千,驻守阳曲;大同镇参将,领奇兵三千,于大盂镇驻扎;宣府镇参将于清徐县驻扎。以上奇兵,但遇匪徒劫掠,伺机出击迎敌!”
“山西镇游击,领游勇三千于清徐太原之间;大同镇游击,领游勇三千于阳曲太原之间;宣府镇游击,领游勇三千于阳曲忻州之间。以上三支游勇,加强探马奏报,但见匪徒来袭,不要应敌,待匪徒被奇兵击溃后,尾随追击,直至山中,破敌贼巢!”
“各路兵马行军图略皆在蜡封壶内,各自领去,依军令行事!”
“遵令!”账中诸将答道。
话说二龙山周边剑拔弩张,这寻龙村中的百姓也是人心惶惶。先不说被砲石所伤,即是那匪徒过境,抢劫粮食牲畜,就够百姓糟心的,又加上来往官兵踩踏田苗无数,这将来的收成可作何保障?
傅子谟自从听完傅庚的消息,未曾想到祸患这么快就延宕到了寻龙村周边。眼见着局势紧张,但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万全之策,只有吩咐家里年纪稍大、机灵勤快的小厮接连到周边打探消息。
踌躇间,村长遣人来,称明日巳时初刻要各村的官宦士绅和山长富商为议事代表,在中村议事堂对近来二龙山发生的事情商讨对策。
晨起,卯时初刻,傅子谟梳洗完毕,但见夫人陈氏已在预备早膳,圆桌上一盘馒头,一盆小米稠粥,四碟酱菜,一盘肉丝烧豆腐,一小碟儿陈醋。陈氏招呼傅子谟坐下,也紧挨着傅子谟坐下,默默地看着夫君。
傅子谟见状,轻叹一口气。
“夫人想必也都知道了,京师遭受水灾,导致大量流民涌入阳曲,尤其还有很多是晋北在京城闯荡的江湖人士,现在聚众为匪,朝廷正在派兵清缴,上晌我将去中村议事,家里有事夫人可派庚儿去唤我!”
“只是,这混乱的世道,鼎臣的满月酒耽搁了,庚儿回太原府读书的大事也耽搁了!”
陈氏见傅子谟忧心忡忡,忙安慰道:“夫君宽心,鼎臣若是大材,满月宴有无皆可;倒是庚儿,那就让他在家中潜心研读也好;至于匪患,奴家听说平乱总督李大人用兵了得,且爱惜百姓,定会得胜凯旋的!”
“是啊,家事,终究是小事!我也很记挂李大人的安危啊!他是三叔父的至交!”
陈氏不解,询问道:“听说李大人是北直隶人,怎会是三叔父的至交呢?”
“夫人有所不知,三叔父是万历五年丁丑科进士,李大人是万历十七年己丑科进士,后同在陕西任职,都精于研习河道治理,引为至交。”
“原来如此!既是三叔父至交,是否该当去拜望啊?”
“我也有此意!怕是他军务繁忙,不敢叨扰啊!”
“夫君先用饭吧!上晌还要议事!”陈氏提醒道。
中村的议事堂,是整个寻龙村议事集会的地方,凡有大事,村长便会召集村中长者及各行业翘楚来此议事。
看过茶后,村长便将近日二龙山发生的事情一一讲述……
“最后,还是烦请大家集思广益,拿出个好的办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