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选拔的基调定下之后,再次在整个大明掀起了轩然巨波。
这也是可不是那么好办的。
但如果是朱元璋和朱雄英一起办的话,那就没什么压力。
最开始的时候官员的选拔制度是举荐。
就是当官的之间,互相推荐,推荐一些人说他有能力皇帝就叫过来用一下。
这样的一个情况,导致官员啊一直都是那个上流集体的,那些贵族的人在当。
也就是世家大族。
直到后来有了科举,寒门弟子也能够通过读书,去当官了。
这就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于官员领域的绝对掌控。让王朝制度和天下治理变得更好了一些。
随着时间呀,这科举制度暴露出的问题就越来越大。
导致天下的读书人成了一个群体,所有人以读书当官为目的。
搞得好像你读书只是为了当官的。
其他的目的就不知道了。
所以这条路越走越歪。
以至于后面的那些文人们,不仅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还认为读书为了当官,为名和利。
所以读书一开始,就是为了名和利,当官只是必走的一条路。
那些先贤圣人们也绝对没想过会发展成这样。
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成了他们当官的一个手段。
可天下的读书人那么多,可能当官的是万里挑一,那剩下的读书人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一辈子就读个书,什么也不做?
他们岂不是害了他们自己吗。
明明学问是好的,可非要去争那很难争取到的官位,依旧继续读死书,一辈子浪费在读书上面,一事无成,这又有什么意义?
先贤圣人们希望后世人通过读书,学会道理,学会做人,然后这样一个有能力,懂道理,有品德的人才。
能够去在这个社会上起到作用。
可后世的那些读书人,却根本忘记了这样的初心,只想着做官,可谓是舍本琢末。
而现在朱雄英就要把这些给改正过来,有能力的人,有品德的人,有学问的人,通过考公就能够从最基层做起。
能力好就能层层上升,能力不好就层层下降,实在太差就直接剔除。
这样的一套系统啊,只要监管得力,便一定能够好好运行,真正的对百姓有用,对社会有用。
所以朱雄英就对朱元璋说:
“天下人还是要读书的,教育不能失去。咱们大明有了钱以后啊,就要在各地修建免费的学堂,供孩子们学习基础的知识。
知识是要学的,只不过通过科举,让很多人的知识是学偏了的。而且知识也不光是四书五经,不光是圣人的那些理论。
还包括整个天底下所有的东西,任何事情,任何东西,任何道理都是一门知识,都可以去无限的探索,都能够对所有人有好处。”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
“这一点咱认同,就好比太孙你,你脑子里装的知识就很多。比如你弄出了水泥、花露水、改良了火枪火炮,这些是不是都可以理解为,是因为你掌握了一些知识?”
朱雄英笑着点头说:
“爷爷还真是一点就通,没错,这些就是知识,这些啊未必在之前的先贤圣人的书本中,有记载,都是需要去探索的。
当然探索也是需要基础知识,所以咱们朝廷要负责对百姓的基础知识教育负责,然后那些得到基础教育的孩子们,就会有更开阔的思维。去发现、创造许多知识出来。”
朱元璋不住的点头:
“咱大孙这脑子这格局,绝对是咱见过空前绝后的大的。你这样的思维和想法,咱从未听任何人说过。甚至,感到震惊啊。”
朱雄英笑了笑,就说:
“所以爷爷是支持我的,那咱们爷孙俩就一起努力,创造出这样一个美好的大明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