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朱元璋的询问缘由,老管家便没有顾虑。
直接说出了其中缘由。
“唉,你们不知,我们并不打算耕种那些地。”
闻言,朱元璋和朱标神色都有些变动。
土地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长出庄稼,能够长出粮食。
要是没有人在土地上耕种,就算是再肥沃的土地,也是一文不值。
“为何?”
“因为这些地,我们打算都卖出去。”
卖出去?
要是没记错的话,周家应该不至于沦落到卖地为生吧。
土地无论是对于普通百姓,亦或者豪门贵族。
都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了这些土地,才能拥有生存下去的权力。
古往今来,那些屹立不倒的豪门贵族,哪个不是依傍土地资源?
在没有面临家族存亡危机,或者时代大乱的时候。
基本没有人会去贩卖土地,尤其是肥沃的土地。
朱标也是有些忍不住,开口询问道。
“这好端端的,为何要将这些肥沃的土地都卖出去?”
老管家听着后院依旧响着耕地的声音,便继续说道。
“你们可知,买土地的都是些什么人?”
“何人?”朱标一个头两个大。
“商贾。”
能够有钱买地者,无非就是商贾。
普通人,没有这个能力和钱财购买如此大量的土地。
可商贾买这些地干什么?
而朱元璋此时貌似早已经想到了什么。
眼底闪过一丝杀意,而后趋于平淡。
“这些商贾买了地之后,依旧将土地归属划归我们公子名下。”
“至于之后的,我就不能再多言了。”
“你们只需要知道,这些地没问题即可。”
其中原理也很简单。
无非就是怎么用一块地,赚两块地的钱。
首先,用各种见不得人的手段,低价从百信手中购入廉价土地。
然后,他们不种。
而是以市场价格,卖出去,卖给那些商贾。
门道,就在商贾这里。
商贾在买入这些土地后,并不会直接收走,而是依旧挂在他们这些勋贵的手中。
也就是挂名。
在进行挂名操作后,商贾会收佃户为自己工作,并开始正常的耕种收获。
在每年秋收后,因为这些土地都是挂名在勋贵的手底下。
赋税减免,这样一来就不用上缴赋税给朝廷。
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粮食,就都是自己的。
只需要付给勋贵一点“保护费”即可。
这样一个来回。
勋贵不仅节省了精力,还能每年拿分成,什么都不用自己管。
只需要收钱即可。
一笔商贾买地的钱,一笔商贾交保护费的钱。
如此一来,一块地,直接就赚了两份钱。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根本不管那些地的原因。
只需要等待地主们来接盘即可。
朱标有些不明白其中的官场操作,可朱元璋心里门清的很。
“老先生,可咱要是没记错的话。”
“朝廷可并没有对淮西勋贵们有减免赋税的政策吧?”
朱元璋心中清楚,如今大明朝只有三种减免赋税的群体。
其一,就是受灾地区,有减免赋税,朝廷甚至还会发粮食救灾。
其二,就是移民戍边,刚开始有减免赋税的政策,等安定下来再收税。
其三,就是凤阳一带,回馈老家,所以有减免赋税。
这三项减免赋税,都是历朝历代这么做的行为,并不是什么特例。
可这三项中,可并没有对淮西勋贵们,有减免赋税的政策。
开国之初,他便赏赐了一些土地给他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