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装车有搞头,于志远也心动了,转行做起装车工。

他的装车工之路不是很顺畅,以前成分不好,被村上很多人家欺负过,别人有点瞧不起他。

他对以往的事一直很介怀,有时候拉不下面子去求别人,所以装车没有挣到什么钱。

老于家的人很聪明,于志远只是武力不行,说话办事还是有一套的,跟着刚装几车货就把里面的弯弯绕绕看明白了,一个月后,他就自己买个自行车开始跑货。

做这个生意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垫钱,废品站为保证自己可以收到废铁,前期买铁的钱都是废品站垫付的。

货主就像现在的业务员只需要自己去谈生意,生意谈好后,从废品站拿钱去拉货,货拉回来后必须交给出钱的废品站。

这样废品站可以保证货主的货不会卖给本地大废品站,固化了自己的收货渠道,货主也可以不用自己掏成本,对双方都有利。

货主都是村上的乡亲,到大的废品站别人不给价格还是赚不到钱,还不如交给自己人。

废品站根据拉回来的铁成色来算钱,大都是是行价。

若货主太老实且人面不广时黑心的废品站也会故意压低价格,货主收到钱后再把钱发给司机和卸车工。

于志远能吃苦,很早就出发,天擦黑才往回赶,每天骑自行车都骑出100多公里。

他在村上租了个单间,每月80块钱,因为节约,马勺都是他用装货的铁片自己砸的。

为使自己看起来是个生意人,他买了几身相对好一点的衣服,衣服兜里装一盒自己抽的官厅,另一个兜里装一盒给客户抽的万宝路。

没有过一个月,他就开张了,第一次就挣2000多块,赶上他以前半年的收入。

进入行业越久,他懂得越多,生意渐渐好起来。

但是他很难做大,主要是他过于俭朴,在客户那里不舍得花大价钱,很难维系长久的关系;

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没有帮手;赚钱必须心黑手狠,要赚得多必须宰客,这已经涉法了,有些人因为这个进去了,于家就于志远是顶梁柱,他不敢赌,很多不稳当的他都放弃了。

他主要的优势是比别人跑得多,言语沟通比较好,人看着比较本分,很容易得到工地经理的信任。

每年过年他都献宝似的把钱交给妻子,王金凤全都存起来供儿女读书。

王金凤自己没有文化,看到四弟李志瑞考上大学当医生,逢年过节别人送的东西吃不尽用不完,她就觉得考学才是正事。

孩子们都很懂事,除于洋成绩差外,于芬和于芳的成绩长期班上前三名。

日子恍恍惚惚,不知不觉间来到1996年,这一年于芳参加中考考上长宁一中,于洋也荣幸的第二次在初二留级,开学后就是第三年读初二了,于芳读小学四年级。

90年代长宁县的乡镇落后又贫穷,辍学是农村孩子的正常状态,初一招收四个班约180多人,到中考时参加的学生只有60多人,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早早地告别了学校。

为了完成上级的扫盲任务,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受到教育,长宁县下属的乡镇中学由三年制改为四年制,知道不可能所有人都上到中专或高中,但尽可能的延长学生初中受教育的年限,能多学习一些知识。

这时候的入学是宽松的,老师的主体是民办教师,都是乡里乡亲,想读就可以来读。

这时候对女孩子读书很不友好,很多家长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

有些女孩子成绩很好,当家里忙时就回家干活,回去干几天就不愿意再来上学了。

有的辍学两年再来读,学校也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学风可想而知。

于芬中考成绩考了长宁县前20名,本来可以选择一个好的中专,那时候中专要比高中吃香。

但这几年中专就业有开始变难的迹象,国家开始逐渐增加了高中的升学比率。

于芬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孩子,作为老大这些年家里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