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小天师此时此刻的心境就像当年的江报国一样,他也是想快意恩仇,诛杀那些乱臣贼子,匡扶大宋江山社稷。

当时张谋士给了他出了很多建议,劝他不要如此莽撞,一定要运筹帷幄,先积累自己的人脉,站稳在朝廷的根基。

可是这个江报国还是太年轻了,他压根就听不进去张谋士高屋建陵的策略,到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悲惨境遇。

江报国甘肃武威人,原名江淮。生于宋宁宗嘉定12年(公元1219年),德祐元年(1275年)和高文达一起战死于黄粱坳,享年56岁。

宝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255年。36岁的江报国从徽州参政调任朝廷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也就是你们现在负责打击贪官的部门。

江报国祖上三代为官,其父亲和祖父做官期间有点贪腐,其祖父甚至为了1000两银子而险些丢了官帽,江报国是江家做官做的最高的一个人,从地方官一直做到了朝廷中央的监察御史。

江报国此人跟他的父亲和祖父完全是两路人,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体察民间疾苦,确实是一个很清廉的百姓父母官。可能是因为官场的阅历不够,也是由于他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让他在刚进朝廷中央的时候,遭到了不少阻拦,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当年正当他准备调任朝廷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张谋士刚好在徽州联合王照杨昭汉一起组建抗元义军,而此时的杨珏,也刚好从成都府坐船南下,在这里遇到了王杨义军,于是果断的加入了抗元部队。

21岁的杨珏,从成都府坐船南下江宁府投靠亲戚,在徽州府刚好遇见了正在整顿军队,准备北上抗元的王杨义军,也就是王照,杨昭翰的军队。毕竟杨珏也是个热血男儿。

看到还敢上前线去跟蒙古人打仗的军队,当然心情振奋,于是果断的加入义军,追随王照11年,他们一路南征北战,做到了军中执掌。

你们这些人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了,只是有些人相遇了,有些人擦肩而过。但这并不能阻碍你们多年以后并肩作战,共谋大业,为国捐躯。

我们现在把话题扯回来,继续来谈谈江报国。

当时江报国正在徽州做官,但是张谋士,王照和杨昭翰在组织义军北上的时候,他却没有任何阻拦。这不单单是因为朝廷已经给了王杨义军番号,更能看出这个江报国是一个胸怀家国,痛恨外族入侵的忠义之人。

在他离开徽州府之前,还特地去了王照的军营里,为王照义军送去了许多的粮饷以及军用物资,还专门拜访了在义军当中的素有黄山小诸葛之称的张谋士。

两人彻夜长谈,而这次长谈,也将成为江报国日后落难北上投靠义军,加入抗元报国的铺垫。

古人是最讲究礼仪的,有起坛拜将的说法。

那晚也正值王照起坛拜张谋士为三军军师,那真是一个盛大的场面。只见王照双手举过头顶,跪在地上,将行军图交到了张摩尘手中,这一跪拜是希望军师能运筹帷幄,让将士们安全归来,也是感恩军师呕心沥血,为三军将士保驾护航,出谋划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更是表达了对军师谋略和智慧的敬佩。

你们闭着眼睛想象一下那个场景……

当时的江报国看到此情此景,已经深深地震撼了他。他从未见到过一支地方义军戒律,能够比朝廷的正规军队好得不止十倍百倍,他在内心告诉自己,这样的军队如何不能够驱除鞑虏!

朝廷的军队要是都如这般威武雄壮,那蒙古鞑虏何愁不将他们驱逐出大宋山河。

江报国此时此刻站在义军欢呼的人群当中,听着接过行军图的张谋士一番震聋发聩的呼喊……

“今蒙古鞑虏侵我大众河山,屠杀我大宋子民,祸乱我大宋朝纲,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山河破碎,这烽火连天的乱世,当以我辈血肉之躯,前去抵挡外族铁蹄,大丈夫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当存浩然之气,鼎立于天地之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今日张某人临阵受命,受王照大将军之托,担任军师。自今日起,张某愿与众将士同生共死,驰聘沙场,击杀鞑虏,收复我大宋河山。将士们长剑在握生死矣,不负山河死不休。”

张谋士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让下面的将士们群情高涨,热血沸腾。他们大声呐喊着杀敌报国,驱除鞑虏。

而此时此刻,在人群当中的江报国,也忍不住挥起手中的拳头,大声喊着驱除鞑虏,杀敌报国。

不得不说,这张谋士是一个非常有觉悟高人,他就是利用杀敌报国这一点。把这所有将士脑子洗得明明白白的,日后打起仗来,个个为王照将军舍生忘死。

众将士回军帐休息之后,江报国来到了张谋士的军师营帐。

见到张谋士之后,他双手作揖喊道……

“徽州参政江淮拜见张军师。”

这张谋士倒也平易近人,丝毫没有一点点官架子。

他连忙起身,来到江报国面前,连连说着,大人不必如此多礼。

江报国与张谋士席地而坐,二人彻夜长谈。

江报国说了一些朝廷奸佞当道,上任之后一定要大力打击贪官的话……

而张谋士却连连摆手,给他出了一些高屋建陵的策略,原话是这样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