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妙哉!此书价值,岂止千金可比!”朱由校翻阅数页,赞叹不已。
太祖朱元璋,遗泽深远,既有《皇明祖训》训诫帝王,又有《到任须知》哺育新官。科举之路,自古而兴,至明而大盛,进士及第,多即委以重任。然初出茅庐,何以驾驭县治之繁复?太祖深谙此道,故集众智,编此良书,为地方官之行为准则。
书中“为官之机要”三十一条,字字珠玑,旨在使新官上手即能把握政务之精髓,不为胥吏所欺。对于缺官严重之大明,此书无异于甘霖普降,可速育英才,以解燃眉之急。
为官之道,非唯四书五经,亦需实务历练。《到任须知》与《大明律》、算经相辅相成,再辅以得力衙役,则治县有方,庶几可期。大明之复兴,或可由此肇始矣。
东林党徒固若金汤,然商贾学阀之流,擅以门生故吏为羽翼,图谋私利,其手段之高明,令人咋舌。
“尔等培育英才之能,确乎不凡。朕欲增官设职,且看尔等能织就何等锦绣前程,又能网罗多少人心。”
且说官员数目一旦膨胀,犹如秋风扫落叶,处置起来岂不更为便捷?
“臣斗胆请陛下重启恩科,以此典籍为蓝本,速速甄选英才,以补地方之阙。”周应秋躬身而言,言辞恳切。
朱由校闻言,顺藤摸瓜,笑道:“如此,便可自地方抽调贤能,入京暂替京官之缺乎?”
“陛下圣明,臣正有此意。”周应秋应答如流,尽显机敏。
周应秋,一介智者,洞悉圣意后,即刻忆起那进士及第时所获之宝书——《到任须知》,太祖遗训,熠熠生辉。
“以《到任须知》为试金石,选拔官员,可保新官上任,地方安宁无虞;而外官入京,亦能确保如臣一般,清正廉洁。”
历经风雨,周应秋自知其长:实干且清廉,非京城权谋所能染指。
“此言极是,深得朕心。”朱由校闻言,龙颜大悦,对周应秋之见解赞不绝口。
“卿既有此良策,出题之重任,便交予卿手。”
“臣遵旨,感激涕零。”周应秋领命,心中暗自誓言,必不负圣望,为大明江山添砖加瓦。
闻朱由校之言,周应秋即刻躬身应诺,身影匆匆隐于门外。
待周应秋退下,朱由校笑逐颜开,翻阅《到任须知》如获至宝。
“传朕旨意,赐国子监诸生,人手一册《到任须知》,以资勉励。”
“奴婢领命,即刻照办。”
刘时敏闻听赐书之令,心中暗自纳闷,疑惑如雾锁眉梢。
“此书非为试纲之用?何以先行颁发?”他心中暗忖。
刘时敏离去后,朱由校凝视手中典籍,眼中闪烁着睿智之光。
“以此书为试纲,谁敢非议?何人胆敢逆龙鳞,质疑太祖遗训之权威?”他心中暗笑,自信满满。
毕竟,此书非《太祖大诰》那般陈规陋习,早已尘封历史;亦非四书五经之空谈,乃是一部务实之作,对仕宦之道大有裨益。
“他日,更可借此宝典,编纂国教之典范,泽被后世。”朱由校心中盘算,雄心勃勃,欲以此书为基石,铸就教育之辉煌未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