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怎么到了太子这里,好像万物皆可养?

康熙呵呵一笑:

“太子怎会想起养珍珠?难不成,太子以为这水下天成之物,亦可人为养成?”

康熙平日读书不少,也读杂书,但是从未关注民生以外的内容。

他从没听说过人工养殖珍珠的说法,也不认为可能实现。

“回汗阿玛,儿子自然不知。就是想起之前看过打牲乌拉衙门的题本,上面写的采捕东珠之事,太过靡费人力物力……

每回采珠,往往耗费巨万,却采不到几颗好珠……

儿子也算过,十粒东珠的耗费就能比的上貂皮千张、人参千斤,儿子才有此一说……

至于,到底是不是能养,怎么样,养不养的成,儿子其实并不知晓。”

康熙听了胤礽的话,点点头,却不说话。

对于采捕东珠之事,他知道的内情,比胤礽多多了。

但是这涉及到皇家的排场,颜面,“些许”银钱的消耗,还是可以接受的。

朝廷采捕东珠,不是每年都有,而是在皇室大婚、万寿庆典、帝王加冕或者皇后贵妃册封之前。

吉林将军会和打牲乌拉衙门一齐,奏请康熙下旨准许采捕东珠。

得到圣旨之后,内务府颁发祭河告文,在祭祀河神或者江神之后才开始。

东珠是在冷水中孕育,要达到贡品的规格,需要在珠蚌之中“生长”三年以上。

而且,孕育的过程对自然环境要求非常高,每得一珠都绝非易事。

往往“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逢遇大旱之年更难寻获。

从大清在关外时,就竭泽而渔式的采捕,导致东珠越来越少,“每得一珠,实非易事”。

头等东珠更是“百难获一称奇珍”。

仅以松花江采珠为例,吉林水师每次都要准备几百百艘采珠船,派遣人员超过千人,花费至少2万两白银。

一路直至长白山脚,共数千里。松花江有数百条支流,每一条支流都要搜索一遍。

而整个打牲乌拉衙门,采珠时调动的牲丁,最多达到四千多人,总花费多达十几万两白银。

最后,过盛京、山海关等三十五个驿站,行程两千余里,送到京城。

一旦呈送的东珠有缺额,或品相不好,乌拉总管、统领等人全部降职罚俸。

胤礽其实对花多少钱,费多少力气毫不关心,他这会儿最想说的是:采捕东珠,伤天害理!

采珠季从每年农历四月份开始,这时候虽已入夏,气温乍暖还寒,水温也很低,珠蚌会聚集在一起,容易寻找。

或者跳过夏季,在秋冬交接之际,这时也是珠蚌聚集的时候。

按后世的气象学家研究,从1644年到1700年,是这一段小冰河期气温最低的时段。

现在正是这段最冷的时段里的中间,而且采珠是在关外,即使没有小冰河气候,那里的气温也低。

采珠人只能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深入到河流、湖泊,经常是凿开冰面,入水采捕珠蚌。

这个时代,不像后世还有可加热的潜水设备能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