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年,夏初,晴。
咸阳城外十里亭。
一群人正静静伫立于此,翘首期盼。
为首之人,正是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公子扶苏。
此刻的扶苏,依旧那般温润如玉,和煦的阳光倾洒于他的身躯,仿若为其披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他那俊朗的面容携着温和的笑意,令人如沐春风。
然而,宽松的衣袍之下,健壮的肌肉若隐若现,彰显出他绝非仅为文弱书生,而是怀有坚韧的力量与坚定的决心。
诚然,扶苏这段时日将《论语》与《抡语》融会贯通,终是寻得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深知,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一味盲从只会令自身步入死胡同,于他人之智慧中汲取养分,助力自身成长,方为真正的大道。
他已不再是那个盲目跟从的少年,而是拥有了自身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十里亭,向来具有诸多重要之功用,其中之一便是迎来送往。
这座亭子,往往是人们迎来送往的关键之所。
每逢亲朋好友出城送别,多会送至这十里长亭之处。
在此,人们设宴饯别,杯盏交错之间,互道珍重;文人墨客则赋诗赠言,以精妙之词句抒发着内心的不舍与祝福。
由此留下了诸多饱含深情厚谊的故事与令人赞叹的文学佳作。
譬如,“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这般诗词生动描绘了长亭送别的宏大场景,令人感受到那无尽的寂寥与期待。
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更是以细腻细腻的笔触,鲜活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与不舍,成为千古绝唱,令后人在吟诵之际,仿若能亲眼目睹那依依惜别的画面。
而扶苏身为帝国的继承人,出城十里相迎,此无疑是绝对的厚礼。
政哥自然清楚,诸子百家之中诸多之人对他印象欠佳。
此番,他专门派遣扶苏前来迎接,可以说在“礼”这一方面做足了功夫。
倘若诸子百家来者不给面子,那便是他们的问题了。
就算政哥因此翻脸,那也是别人理亏在前。
陆陆续续的,有一些于诸子百家中声名不显的流派人物纷至沓来。
扶苏始终挺直脊梁,目光专注且温和,毫无半分焦躁与不耐。
只见一位身着朴素麻衣的老者,代表着某个籍籍无名的小流派,脚步略显蹒跚地朝着十里亭走来。
扶苏脸上即刻浮现出真挚的笑容,疾步迎上前去,双手抱拳作揖道:“先生一路奔波辛劳,扶苏在此恭候许久。”
他的声音清澈而洪亮,饱含满满的敬意。
老者微微躬身还礼,扶苏赶忙伸手相扶,言道:“先生不必多礼,您能莅临,实乃我大秦之幸。”
他的眼神中未有丝毫轻视,尽是对老者的尊崇。
紧接着,又有几位年轻的学者结伴而至,他们神色拘谨,面对尊贵的扶苏公子,显得颇为紧张。
扶苏却主动趋前,亲切地道:“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
他的语气平和,宛如与老友交谈一般,瞬间令这些年轻学者放松下来。
扶苏与每一位到来之人皆耐心地寒暄着,询问路途是否顺遂,关怀他们的身体状况。
对于他们所代表的流派和学说,扶苏亦表现出浓厚兴趣,认真聆听着他们的介绍。
一番寒暄过后,扶苏有条不紊地安排随从:“来人,务必谨慎护送诸位先生前往咸阳城。要悉心照料好先生们的需求,不得有丝毫疏忽怠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