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李隆基听完,抚须而叹,“有那么点道理,容朕想想。”

边防精兵几乎都被抽完了,壮丁也招募了不少,全部放在了潼关。

长安城只余几千禁军用于维持秩序,真有小股精锐贼寇袭击,不好对付。

杨国忠见状,立即想要说话,却被李隆基察觉,直接抬手打断,“别急。”

他只好闭嘴。

实际上,李隆基在考虑李璘建议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令哥舒翰出潼关本就是踌躇多日,直至杜乾运身死才彻底下了决心。

潼关失陷的风险,李隆基比谁都清楚。

洛阳丢的如此之快出乎所有人意料。

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是名将,却败的十分干脆。

潼关大军内部的情况,李隆基也清楚,郭子仪和李光弼说的也在理。

要说他一点也不担忧,那也是不可能的。

出潼关与不出,都有很多理由。

世上安得万全法?李隆基还是选择了前者。

李璘自小敏而好学,虽困于十王宅,仍能为孝心所感,敢于直言进谏,实属难得。

他与潼关大军无任何瓜葛,他的想法完全是从大唐出发,理所应当听听。

此前李隆基说李璘勾连哥舒翰,完全是气话,只是敲打李璘。

现在听起来,李璘的建议是有几分道理。

思索一番后,李隆基沉吟道:“朕同意十六郎之谋。”

杨国忠这时开口了,“既如此,臣认为潼关留一万大军足矣应对任何状况。其余大军应悉数出关,方能克敌。若大军人数偏少,消灭了崔乾佑,安禄山回援,以逸攻劳,大军无异于羊入虎穴啊。”

他看出来李隆基十分认同李璘转述的计策,无力改变。

那么只有另做打算,那就是让哥舒翰尽可能将大军派出去决战进行消耗。

至于守潼关到底需要多少大军,他不懂,也不关心。

他想的是:反正你哥舒翰抢了我一万士兵,那你就留一万守关吧。

李隆基也在思考杨国忠所说的意思。

派大军主力出关,不能让哥舒翰大军既消耗粮草又威胁长安。

不然,哥舒翰大军调转马头往长安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这一直是他心中的隐忧,前些日子流传的王思礼想回城劫持杨国忠杀掉的流言,他有耳闻。

杀得了杨国忠,也能逼宫我李隆基再立个皇帝,得从龙之功。

想来想去,李隆基问道:“要不,让哥舒翰自行决定?”

“万万不可!”杨国忠立刻反对,“如果那样,哥舒翰只会派不足一万军队出关送死,然后以此为由继续坚守潼关不出。”

“也是。”李隆基恍然大悟,这事哥舒翰干得出来。

李璘听着两人的对话,只觉得悲哀,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杨国忠,你就等着被乱刀砍死,全家死无葬身之地吧,活该!

“那就这样吧。”李隆基下了决心,又对高力士说道:“派边令诚前去宣诏,持节监军!只准留一万精兵守关,其余人马悉数出关挥师东都!”

“就这样,散了,朕歇息了。”

宦官监军,是李隆基的伟大发明,可追溯到天宝六载,高仙芝出讨小勃律,就是边令城监的军。

身为皇帝身边人,宦官到军中监督军队统领所作所为,其一言一行皆代表皇帝。

一方面会将军中事宜事无巨细奏报皇帝,另一方面也以皇帝名义指手画脚,这是对领兵大将的威慑。

可这群死太监能懂军事?往往是瞎折腾,给军中造成极大掣肘。

作为内侍省品级不低,深受李隆基信赖的边令诚也不例外。

他此前监军高仙芝那次倒还算和睦。

可此一时彼一时。

前些日子监军潼关期间,边令诚与统帅高仙芝、封常清不合,指手画脚不说,还索贿。

索贿不成,以至于恼羞成怒。

回长安后就向李隆基进谗言说两人欺上瞒下,畏战等等,致使李隆基一怒之下传诏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

现在,李隆基现在又让边令诚前去监军,意思不言自明。

哥舒翰若不听话,就是下一个高仙芝。

李璘心中稍微好受了点,最起码潼关能留一万大军。以他对哥舒翰的了解,一定是留的精兵中的精兵。

在回府邸的路上,他一直盼望天色早点明,他好早日出发。

他现在很担心杨国忠指使户部使绊子,拖延时间。

户部尚书安忠顺前几月被砍了,如今的户部现在由杨国忠的长子——户部侍郎杨暄说了算。

而杨国忠离开兴庆宫后,立刻就安排边令诚奉诏,趁着夜色前往潼关。

李璘忧心忡忡地回到了十王宅的家中。

一夜无眠,唯有窗外不知名的虫儿叫唤的十分响亮。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