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是否会在大梁遇到不测,下节分解。
第四十七节称王五论震朝堂
显然,卫鞅此次入大梁,是为了说服魏侯称王而来的。
但是,在中原大地,在华夏族内,还没有真正能在天子在世时就能称王的。楚国、越国位于南方,而楚越之地位处南蛮,中原诸国乃至周天子也不与之计较。
劝魏侯称王,这无异于让魏国坐上火炕。
庞涓自然也是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继续顺着惠施的方向说,对于卫鞅上来就是一顿狂喷,“卫鞅匹夫,竟然敢劝我侯称王,魏国若行此僭越之事,必招致天下列国之反对,你想陷大魏于不利之境地吗?”
这时,魏国的朝堂里早已更加混乱,大臣们纷纷议论,称王到底是否可行,整个朝堂几乎就要被这议论之语给轰开屋顶了。
但是,魏罃对于卫鞅的说法却比较感兴趣,他并没有教人来拿下卫鞅,他更是想听一听卫鞅如何说辞。
“劝寡人称王,卫鞅,你来说说,为什么要劝寡人称王,为什么你秦国不称王,称王对于我大魏来讲,又有什么好处?”
“魏侯,请听我慢慢道来。当今天下,列国争雄,周室衰败,礼已崩,乐已坏,僭越之事,其实早已比比皆是,司空见惯,称公、称侯、称爵、称子、称男,早已没有了身份等级之分。而楚国,虽地处南疆,但仍然与华夏族关系密切,文化亦属中原地区。至于周王室,称与不称王,皆不必去理会,现在列国拜会周王室,皆是礼节所在,而非真正惧怕周天子。此为一者,学越国称王,无关僭越,若关乎僭越,则只能是列国找茬魏国的一个借口而已,敢问大争之世,哪国没有僭越之事?若无僭越之事,那列国争的又是什么?”
“二者,称王方能显示我大魏国之神威。魏国有武座三十六万,为当下中原第一强国,即便不称王,尚且有诸国国家来称臣纳贡,称王之后,与天子分庭抗礼,则亦会招列国来朝。”
“三者,称王行王道,称霸行霸道。我曾听闻,孟子大师,曾在大梁住过些许时日,魏侯与孟子大师商讨治国理政之事,孟子大师奉劝梁侯行王道,施仁政,既然是王道,不称王怎能有王道?而行王道,称王为第一步棋。可谓名正而言顺,更可谓名副其实。”
“四者,称王方能显示魏侯一统天下之决心。若魏先王于天下,则一统天下之决心意在向列国展示,列国必闻魏国而丧胆。而若对魏国有二心者,则也可在王天下之后观其行,若不服魏国,也可早日灭之。”
“五者,称王方能振魏国国人之心,也方能振魏国三十六万开卒之士气。卫鞅斗胆,敢问魏侯听闻过驭民之术否?”
“驭民之术,未曾听闻,还望指教!”其实刚才卫鞅所讲的全部,都说到了魏罃的心坎里。他已经被卫鞅思想的闪光点与才华感化了,自己也有了一些当初放卫鞅逃到秦国的悔意。但卫鞅突然提出一个小问题,他也只能继续听下去。
卫鞅称,“政权之道,于外在于征伐,于内在于驭民。驭民有五术,一为愚民,二为弱民,三为疲民,四为辱民,五为贫民。而王天下,能将民心收于王一人之上,达到愚民弱民之目的。”
卫鞅继续说到,“以上五论,以供魏侯称王考虑!”
卫鞅在魏国朝堂上放出的这“称王五论”可谓振聋发聩。
听到这“称王五论”的精彩说法之后,整个朝堂突然安静了下来,死一般的寂静。朝堂内的百余号大臣,被卫鞅的五论震惊了,许多大臣第一次想到原来称王有这么多的好处;更有许多大臣刚刚意识到,原来在这人人维护周礼、处处维护周礼的当下,真正的破局之变就是在行僭越之事,只要有人勇敢地说出皇帝的新衣,这个世界就可能会迎来山崩地裂般的变化。
就连相国惠施以及元帅庞涓,都被他的一套套的说法说服了。虽然两人心中,仍然有一些地方让人感觉到不太对劲,但此时却感觉卫鞅的说法是无法反驳的。
到于魏侯魏罃,本为好战之徒,好大喜功,同时,魏罃不仅是为了称霸,实际上,自魏文侯之后,魏国一直是中原霸主,魏罃当然要超越前者,是的,在卫鞅来大梁之前,魏罃的心里其实早就有了称王的种子。
但是,惠施毕竟老成持重,看到了魏侯心花怒放的样子,就怕魏罃当堂就向天下人公开称王的消息。
为了缓一缓,惠施上前一步说,“启禀我侯,称王僭越,兹事体大,须魏国上下反复研究。今日之朝会,臣建议,可与秦国永结盟好,收下秦国之礼,收留秦国公子少官,为其建府邸,并许公子少官进魏国庙堂为官。卫鞅可小住大梁几日,回秦国之时,魏国亦当馈赠礼品,来而不往非礼也。”
魏罃突然之间感觉自己过于兴奋的头脑冷静了下来。
“大善。特使卫鞅可回告秦公,魏秦两国将永结盟好。其他外交之事,特使可与惠相一同商定。今日朝议至于结束!”魏罃说罢,便起身回后宫去了。
卫鞅虽然没有直接劝动魏国称王,但卫鞅相信,魏侯迟早是有称王的计划的,他能够从魏罃的眼神中看到他对于名利的看重,能够看到魏罃的野心与梦想,他相信未来之魏国一定有变,未来之中原一定有变。而秦国只需要在中原大乱之时,继续修养生息、变法革新。
卫鞅几日之后回到了秦国,继续安心变法,静待中原之变天。
卫鞅离开大梁之后,惠施、庞涓到后宫处与魏罃讨论卫鞅此行。
惠施说到,“卫鞅所讲的‘称王五论’,确实精彩,也有理有据,能够说服别人。但是,臣以为,称王乃魏国之大事,中原之大事,华夏之大事。而称王需要有根基,第一根基,为兵锋强劲,就此条而论,魏国自然是华夏第一;但第二根基,未必就是现成的。”
“这第二个根基是什么,就不要在寡人面前卖关子了。”
“第二根基,当为诸侯国。‘王’作为一个名号,自然是随时可以称的,但是,王之下当有诸侯,若无诸侯,则这个‘王’也没什么意思,不是实至名归。”
庞涓这时也开了口,“我有一计,我侯可决定是否实施。即广发会盟书,除周、楚、越等国外,泗上十二诸侯一定要发到,齐、秦、赵、韩、燕、中山亦需要同时发到。若来大梁会盟,我侯可作为盟主率各路诸侯一同赴成周觐见天子;若有不结盟者,我大魏也可举结盟之大军共讨之。”
“此计甚好!就依此计行事!此事就交付于你庞涓将军处理,定于两个月之后,列国皆到我大魏朝堂来结盟,若有不来者,就起兵讨之!”魏罃说到,他心里也正在想,“会盟书一发,泗上十二诸侯一定会到,秦国公子已经质魏,加之最近战败的赵国,魏国可谓就拥有了大半个华夏。成了盟主,称王之事也便顺理成章了。”
庞涓、惠施应允而出。
魏国,看来真要迎来和周、楚平起平坐的美好时代了。
魏国能否称王于天下,称王之后,列国有将如何反映,且看下节分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