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八位的是李靖,李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被封为封永康公,父亲李诠在隋朝做官,担任赵郡太守,李靖受到家族的熏陶影响,从小就颇有进取之心,他曾对他的父亲说:“父亲,大丈生于天地之间,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就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要埋头去做一个读书人呢?”李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的名将,每次和舅舅谈论兵家战争之事,他的观点都能得到舅舅韩擒虎的肯定,韩擒虎曾抚摸着李靖的头,对他说:“小小年纪就能够谈论孙武、吴起这些兵家用兵之道的人,可只有你啊。”

李靖一开始是隋朝将领,担任长安县功曹,后来又担任了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等一些小官,他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在当时确是出了名的能干,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朝重臣杨素也对李靖颇为看重。大业末年,李靖担任马邑(治今山西朔县东)郡丞,开始在李渊帐下做事,这时,反隋的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朝局风起云涌,李渊作为李靖的上司暗中招兵买马,准备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李渊的这一动机后,伪装成囚徒,暗自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杨广告密,但他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地区已经大乱,不久,李渊果然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战争中,李靖反而被李渊俘虏。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忽然大喊道:“明公兴起义兵,是为了除去天下暴乱,现在才刚刚开始,怎么要因为私人恩怨斩杀肯为国效力的人呢?”李渊被李靖的言行打动,李世民更是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颁布赦令,李靖因此获救。不久,李靖就被李世民召入幕府中做事。

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随李世民击败了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因为军功卓著,李靖被升职,从此,他开始崭露头角。盘踞在江陵(今属湖北)的南梁萧铣企图攻取峡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峡州刺史许绍击退,为了剿灭南梁萧铣的割据势力,李渊派李靖出兵平判,李靖奉命出击,途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时,恰好遇到蛮族首领邓世洛与庐江王李瑗对峙,李靖为庐江王李瑗出谋划策,将邓世洛击败,得胜后,大军顺利通过金州。这时,萧铣控制着险塞,唐军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误以为李靖故意遗漏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李靖处死,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主动为他请命,李靖这才死里逃生,免于一死。

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后,李靖向李渊陈上了攻灭萧铣的十条建议,李渊任命李孝恭为夔(kuí)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李渊认为李孝恭不太精通军事,李靖实际上成为了三军统帅,李靖组织人力和物力建造战船,组织士兵练习水战,同时,又劝说李孝恭把巴蜀地区各部族酋长的子弟们召集到夔州,安置在身边授以官职,变相的将他们作为人质,这些办法对稳固巴蜀地区的政局起到了积极作用。九月,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江陵,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消灭了江南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因为战功卓著,李渊诏封李靖为上柱国、永康县公。在和李孝恭一起攻取江陵的战斗历程中,李靖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干,也进一步得到了李渊的倚重,战事刚一结束,李渊又升了他的官,命他安抚岭南,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李靖越过南岭,到达桂州(今属广西),派人分道招抚岭南各部,所到之处,当地势力在听到李靖的名号后都望风归降,李靖酌情裁量,为这些投降的部落首领授以官爵,就这样连下九十六州,平定了岭南地区,李渊授任李靖为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当时南方地区属于偏僻之地,离京城长安路途遥远,隋末大乱以来,岭南地区的百姓从来没有受到过朝廷的恩惠,李靖率领所部兵马从桂州出发南巡,每经过一个地方,李靖都亲切的问寒问暖,抚恤当地百姓,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

武德六年(623年),原本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杜伏威和辅公祏二人不和,辅公祏乘杜伏威入朝的机会,窃据丹阳(今江苏南京)后,举兵反唐。李渊再次任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大军讨伐,辅公祏派大将冯惠亮率三万水师驻守当涂(今安徽当涂),陈正道率二万步兵驻守青林,用铁索横跨长江,阻断水路,还筑造了建月城,绵延十余里。李靖率军先攻打冯惠亮,苦战后将其击破,冯惠亮败走后,李靖又率军赶到了丹阳,辅公祏极为恐惧,派遣将领左游仙领兵援助,辅公祏本人率军向东去往游仙,到了吴郡后,辅公祏、冯惠亮、陈正通等判将相继被擒获,江南地区得以平定。为了嘉奖李靖的军功,李渊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行台被撤销后,又任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到了这个时候,李渊已经十分欣赏李靖的军事才干,赞叹说:“古时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人也不过如此啊!”

江南的局势安定以后,北方的形势又紧张起来。隋末唐初时期,东突厥势力强大,为了换取北方的安定,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俯首称臣,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地方割据势力和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突厥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大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平定江南中功勋卓著的李靖又被调到北方和突厥作战。武德八年(625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余万人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李渊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统率一万多江淮兵驻守太谷,和并州总管任瑰等人抵抗突厥,由于突厥来势凶猛,唐军多次兵败,任瑰全军覆没,只有李靖的军队得以保全。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才刚刚登基,颉利便乘唐朝皇帝更替的机会,率十几万精锐骑兵再次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兵临渭水便桥之北,情急之下,李靖被调为灵州道行军总管,负责抗击东突厥,双方相遇后,颉利不断派兵挑战,还派自己的心腹执失思力入朝观察虚实,当时,唐庭为这场战争征调的各州的军马还没到位,长安城中能拿起兵器打仗的也不过几万人,形势十分危急,危急时刻,唐太宗李世民冒着危险,亲自赶到渭水桥和颉利结盟,突厥才答应退兵。在此期间,李靖曾率军疾驰到豳(bīn)州,准备在路上拦击突厥大军,但因双方头领在渭水结盟而作罢。事后,李世民升任李靖为刑部尚书兼行太子左卫率,次年转任兵部尚书。此后不久,东突厥内部发生变乱,所属薛延陀、回纥、拔野古等部落相继叛离,又遭到天灾,暴风雪连绵不止,冻死的牛羊不计其数,引发了百姓饥荒,突厥牧民们为生活所迫,纷纷逃散。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总管,又任命并州都督李勣、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向突厥出兵。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朔风凛冽,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从马邑出发,向恶阳岭挺进,颉利没有想到唐军会突如出现,兵将相顾,双方都大惊失色,他们商议后判定,如果唐军不是倾巢而出的话,李靖决不会孤军深入都这么远,这么一想心里更着急了。李靖在探知到了这一消息后,密令间谍离间颉利身边的心腹,迫使颉利的亲信康苏密前来投降,又迅速进击定襄,唐军在夜幕掩护下攻入城内,俘获了原隋齐王杨暕(jiǎn)的儿子杨政道和隋朝的萧皇后,颉利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战后,李靖因军功进封代国公,李世民高兴地对大臣们说道:“汉朝的李陵带领五千士兵进攻匈奴,最后落得归降匈奴的下场,尚且留名青史,现在,李靖以三千骑兵深入敌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这是古今所没有的奇功啊,足以雪了我们之前在渭水和突厥结盟的耻辱。”

在李靖胜利进军的同时,李勣也率军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军奋力冲杀,把突厥军打得溃不成军,颉利一败再败,损失惨重,退守到了铁山,在清点残兵败将时,只剩下几万人马,颉利可汗终于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他派执失思力向唐朝请罪,请求举国归附于唐朝。但其实,他的心里还是犹豫不决,想要争取赢得时间,苟延残喘,等到草青马肥的时候,卷土重来、一雪前耻。

唐太宗李世民再次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迎接颉利入朝,同年二月,又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李靖揣摩到了李世民这样做的真实意图,率军来会合的李勣也和李靖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但他的人马还多,如果他走过了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路途又远右险,我们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陛下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如果我们趁机发起突袭,就可以平定贼寇了。”李靖听了后大喜,握着手腕高兴地说:“你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他又对张公谨说:“使者到了颉利那里,突厥必定会放松戒备,我们就乘此良机,选拔精骑一万,携带二十天的军粮,从白道袭击突厥。”张公谨说:“可是,陛下已经下诏准许颉利可汗归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这时候恐怕我们不好再去攻打他们呀。”李靖说:“正所谓兵不厌诈,这正是用兵的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也是韩信能消灭齐国的原因啊。”于是,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勣领军跟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