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武则天时期最出色的政治家非狄仁杰莫属,狄仁杰,字怀英,号祁溪,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狄仁杰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就刻苦学习,步入了仕途。据说,狄仁杰小时候,乡里有人被害,县上的官吏来到狄仁杰的家中审查案件,所有人都争相申辩,生怕会连累到自己,只有狄仁杰一个劲儿自顾自的看书,对查案的官吏们不予理睬,面对县吏的责问,狄仁杰淡定的回答说:“我正在和书卷之中和圣贤对话呢,哪有时间理会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呀。”可见狄仁杰小时候虽然有些狂妄,但在读书上却是非常用功。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入仕,被授为汴州判佐,后来得到了河南道黜陟使、当世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欣赏和推荐,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们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当时担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狄仁杰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便称赞他说:“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都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类型,观察种种不同的错误,就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和学识了,你真的可以说是一颗沧海遗珠啊。”后人也用阎立本的这句“沧海遗珠”比喻难得的人才,可见阎立本对狄仁杰很是赏识,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在阎立本的推荐下,狄仁杰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仪凤三年,狄仁杰任朝散大夫行度支员外郎,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他在短短的一年内判决处理掉了大量积压的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案件办结之后没有一个人再次伸冤,通过这件事,狄仁杰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也因此改任侍御史。

唐高宗李治年间,左司郎中王本立倚仗着皇帝的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决定弹劾王本立,请求将他交付法司审理,但唐高宗李治却不忍心,狄仁杰进谏说道:“陛下,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也不缺少像王本立这种目无法纪的人,陛下为什么如此爱惜这个人,而罔顾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恕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边疆无人之地,作为以后对忠贞之臣的警戒吧!”李治在思量一番后觉得甚为不妥,王本立因此被治罪。后来,狄仁杰又弹劾司农卿韦机,称他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室太过壮丽,唐高宗李治将韦机免职,从此朝廷风纪开始好转。还有一次,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唐太宗的陵墓)中的柏树,论罪应当被免职,但唐高宗李治盛怒之下决定处死他们,狄仁杰急忙上奏辩护,认为他们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李治愤怒的说道:“他们砍伐昭陵柏树,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他们不可。”狄仁杰直言道:“汉朝时有人曾盗取高庙的玉环,汉文帝想要将他灭族,张释之当廷进谏说道:“陛下,假如盗取长陵上的一抔土,又该怎么治罪呢?汉文帝因此决定只杀掉他一人,怎么运用法度,朝中的官员都看在眼里,如果决议处死他们的话,如何取信于天下呢?现在只因为误砍了一棵柏树,便要杀掉两位大臣,后世又将如何看待陛下呢?”唐高宗听了后怒气稍解了一些,免去了二人的死罪。

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外放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做了刺史,他在任内能够妥善的处理多个民族间的关系,深受百姓们的爱戴,宁州当地的百姓们纷纷为他立碑,来颂扬他的功德。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地区,弹劾了大批的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狄仁杰任职的宁州境内后,不断的听到当地百姓对狄仁杰的夸赞,因而向朝廷推了荐狄仁杰,不久后,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地区设立了很多没有记录在册的“淫祠”,狄仁杰奏请朝廷后,焚毁淫祠一千七百多所,只留下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的四所祠庙。同年九月,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越王李贞在豫州(治今河南汝南)起兵反抗武则天的统治,宰相张光辅率军前去平叛,但他却纵容自己的部将大肆勒索百姓,狄仁杰义正言辞的斥责了张光辅,还说他所犯下的罪甚比造反的越王李贞还要大,张光辅有口难辩,怀恨在心,回朝后就在武则天面前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侮辱宰相,狄仁杰因此又被贬为了复州刺史。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改唐为周,次年九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了当朝宰相,武则天对他说道:“你在汝南做官的时侯就政绩突出,但有人却在暗中诋毁你,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说:“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就及时改掉自己的过错,如果陛下明白臣没有过错,那这也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当做我的朋友看待。”听了狄仁杰的话后,武则天很是同意他的看法,也对狄仁杰加深了印象。

长寿元年(692年),当时武则天手下有名的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们蓄意谋反,还将狄仁杰等人逮捕下狱,当时的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当场认罪说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眼看口供已经到手,来俊臣大喜过望,立马将狄仁杰等人收监,只等到了日子行刑就好,没有再多加防备。稍后,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自己狱中所盖的被子上撕下一块棉帛,写下了自己的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负责看守狄仁杰的的王德寿也并没有起疑心,满足狄仁杰临死前的这个心愿,派人将被子交给了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明白父亲的意思后,立马拿着棉帛去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看完了狄光远拿过来的棉帛书信,召来俊臣质问,来俊臣辩解说:“臣并未对狄仁杰等人用刑,连他们的冠带都未曾摘下,饮食住宿也都是一切如常,假如他们没有谋反的事实的话,为什么要承认呢?”武则天便派通事舍人周綝到狱中前去查看,来俊臣先给狄仁杰等人穿戴齐整,然后让周綝进去查看,来俊臣是当时有名的酷吏,好多大臣都命丧在他的手中,周綝因为惧怕来俊臣,只是唯唯诺诺,甚至都没有看狄仁杰等人一眼,便回去向武则天复命,来俊臣还命人假冒狄仁杰等人的名义,伪造出一份《谢死表》,让周綝呈给了武则天。这样一来,狄仁杰可真就危险了。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的案件,她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要承认谋反,狄仁杰说道:“陛下,我如果不承认造反,早就已经死在酷刑之下了,哪里还有机会站在您的面前呢?”武则天又问,为什么要写《谢死表》,狄仁杰回答说,自己并没有写过这篇文章。武则天便让人拿出《谢死表》,经过对质才知道表章是伪造的,因此免去了狄仁杰等大臣们的死罪,将他们全部贬为了地方官,狄仁杰被贬到了彭泽,担任县令。此后,因为狄仁杰素有才能,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除掉祸患,但都被武则天拒绝了。武则天一生崇信佛教,晚年时,想要命人铸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费数百万的钱财,因府库中的钱不够,便让全天下的僧人每日施舍一钱来帮助自己建造,狄仁杰进谏说:“动工建造这么大的工程,一定会耗费许多人力,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百姓的庄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要从地里长出来的,这么做损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边境尚未安宁,陛下应该放宽徭役政策,免去不需急办的事务,即使雇请工匠劳作,也不应该耽误农时呀,如果这样做的话就是放弃了国家的根本,铸造佛像,既费官府库财,又耗人力,如果哪天一方发生灾难,到时又用什么去救济呢?”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意见,放弃了这个想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