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开元十年(722年),张嘉贞跟随唐玄宗李隆基一同巡幸东都洛阳,洛阳主簿王钧想要争取御史的职位,便在洛阳给张嘉贞修建住宅,想要讨好他,让他在皇帝面前给自己说说好话,结果事情败露,消息很快就泄露了出去,李隆基知道后顿时大怒,命人将王钧杖毙。张嘉贞害怕这件事情会连累到自己,为求自保,让自己脱身,他在私下里催促行刑者加速行刑,又将罪责推给了御史大夫韦抗和中丞韦虚心二人,使得韦抗二人遭到了贬黜。

后来,秘书监姜皎获罪,张嘉贞倚仗着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怂恿唐玄宗李隆基用廷杖实施责罚,致使姜皎重伤而死。不久之后,广州都督裴伷先因罪下狱,张嘉贞同样请求施以廷杖问罪,大臣张说表示反对,对他说道:“士可杀不可辱,姜皎所犯的罪,如果该杀,那就公开处死,不应让他当庭受辱啊,况且姜皎的事,木已成舟,错误已经铸成,现在已经不能挽回,现在对待裴伷先,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李隆基听了张说的建议后觉得有理,便采纳了张说的意见。张嘉贞为此很不高兴,私下指责张说说:“你话说的太重了。”张说回答说:“人生短暂,且如风云变幻般无常,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当一辈子的宰相,我们现在开了对贵臣受杖刑的先例,谁又能保证将来我们自己不会受到同样的责罚呢。”

从二人的对话看来,其实张说的话说的可谓是不无道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因果循环、极盛而衰的变幻规律,做事是这样,做官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譬如张嘉贞,他也曾在宦海钟浮沉,也曾遭遇到贬黜和冷落,那个时候的他低调、内敛,苦心修习业务能力,结果抓住了机会位极人臣,但在自己掌握了权利,可以裁定一些国家大事时,自己的一些私欲就充分暴露了出来,但这个时候他的缺点是被无限放大的,你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你的缺点就只是一个缺点,无伤大雅,但你做了宰相之后,你的缺点就成了你的弱点,成了国家的缺点,也就必然会成为你的软肋。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实,张嘉贞和张说二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起初,张说担任兵部侍郎,官位居于时任员外郎的张嘉贞之上,后来张嘉贞入朝拜相后,官职一跃超过了张说,对他毫不谦让,盛气凌人。张说对此心中颇为不满。开元十一年(723年),张嘉贞的弟弟张嘉祐贪赃被揭发,张说趁机劝说张嘉贞,让他身穿素服主动认罪,主动向皇帝李隆基承认错误,这样才能减轻责罚,唐玄宗于是把张嘉贞贬为了豳州刺史,并下令由张说接任中书令。张嘉贞认为,这是张说一手策划的阴谋,自己上了张说的当,为此非常后悔。开元十二年(724年),张嘉贞升任检校户部尚书、益州长史,并代理都督的职务。不久,唐玄宗李隆基在中书省设宴,通知张嘉贞和其他宰相们一同参加,张嘉贞因为和张说的矛盾,对张说痛恨不已,在席间对张说谩骂不止,源乾曜与王晙等人极力排解他们之间的矛盾,才将张嘉贞劝走。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赐死了宠臣王守一,张嘉贞因为与王守一交情深厚,也受到了牵连,被贬为台州刺史。但在不久之后,张嘉贞又担任起了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掌管北平军事,被封为河东侯,张嘉贞赴任时,唐玄宗李隆基还亲自赋诗勉励他,并率领百官到到东门外为他饯行。

开元十七年(729年),张嘉贞一度患病,返回洛阳就医修养,回到洛阳后,他已经双目失明,病情也更加严重,唐玄宗特地派御医前去为他诊治,同年八月,张嘉贞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追赠益州大都督,赐谥恭肃。

和唐朝一直以来的其他达官贵人不同的是,张嘉贞得官做到了宰相,但他却从不注重经营田园家宅,以往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在自己掌握权势的时候,往往都会斥巨资为自己和家人添置田园地产,一方面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提前做准备,当朝皇帝们对此也是默许认可的,而张嘉贞在这一点上似乎看的颇为通透。张嘉贞还在做宰相的时候,有人劝她购置田宅,张嘉贞回答说:“你知道,我曾经做过宰相,只要没死,日后就不会担心会遭受到饥寒,如果我在任期间犯下了罪行,即使我现在置办了很多田产,最终也会被抄没。士大夫们常常喜欢置办田宅,最终都给他们的不肖子孙做了酒色之资,而我张嘉贞才不会干这种蠢事。”他的见解和做法使听到他这些话的人无不叹服,也因此直到他去世的十余年后,作为宰相的后人,他的儿子仍然只是平民百姓。

宰相张嘉贞的业务能力极强,从性格上看,他有着读书人的狂傲,从人格上说,他同样也有着读书人的品格。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