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明与穆泽洋亦纷纷表态,决心追随孙大儒的脚步,潜心问道,日后报效桑梓。
孙大儒微笑着点头,鼓励说:“学无止境,贵在持之以恒。吾等共聚于此,便是为了探寻真理,弘扬仁爱。望诸君铭记初心,砥砺前行。”
此时,四周响起了一片赞许之声。众人纷纷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希望这些学子能在孙大儒的引领下,成长为栋梁之材,光耀门楣,泽被苍生。
夜幕降临,林府内灯火通明。府中的所有人都聚集在花园里,空地上摆放着长条桌案。桌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美食和水果。大家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今天林东明等人拜师的热闹场景。林东阳望着众人,在这一刻,他终于放下了心来。
其实,当孙县令在县衙里对林东阳透露,那位名满天下的孙大儒有意将林东明及几位同伴纳入门下时,林东阳的心境宛如秋水长天,波澜四起。喜悦与激动自是难免,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忐忑与不安。他深知,大儒择徒之严,犹如寒梅傲雪,非但要求才情出众,更需心性坚韧,故而竞争者必然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更何况,此番孙大儒竟有意同时收下四人,这在过往的传闻中亦是罕见。
林东阳的心,便如那风中柳絮,飘忽不定,直至孙大儒那双布满岁月痕迹的手,轻轻拍落在林逸风他们肩头,正式宣告了他们师徒之缘的缔结,那一刻,林东阳的心才仿佛找到了归宿,沉甸甸地落下,确信这一切并非虚幻梦境。
此刻,林东阳正含笑望着几位兄弟,他们或大口嚼食,或欢声笑语,一片其乐融融。这时,林逸风手捧一碗热气腾腾的汤,缓缓走来,眼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温柔光芒,轻声问道:“东阳,你的心,可是终于踏实了?”林东阳闻言,目光中带着一丝不解望向这位长辈。
林逸风继续说道:“我啊,自从有幸考中秀才,便如同置身于云端梦境,生怕一不小心便跌落尘埃。孙大儒收徒,于我而言,更像是梦中仙缘,随时可能破灭。即便此刻醒来,这段经历也足以成为我此生最绚烂的梦。”
林东阳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大伯,您这是何必呢?我早就说过,东明那小子,运气比谁都旺,连那吴老道都能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您这秀才又算得了什么?”林逸风闻言,微微一笑,随即又转为深沉:“东阳啊,你总是这般谦逊,把所有功绩都推给别人。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若没有你,我们这帮人或许还在原地踏步。”
言罢他再次展颜一笑,补充道:“若没有你们,我林逸风可以肯定,这次秀才考试我依旧是榜上无名,更别说能得孙大儒青睐,成为其门生了。”两人相视一笑,林东阳摆手谦逊:“大伯,您太过自谦了。您的才情,有目共睹,考不上秀才,不过是时运不济罢了。”
林逸风点头笑道:“是啊,时运这东西,最是捉摸不定。可你知道吗?这世间有多少人,学识远胜于我,却因时运不济,终生郁郁不得志。所以,学识固然重要,但运气,有时候更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回想起此次考秀才的经历,林逸风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庆幸。若非与东明同行,他或许真的会错失这次良机。那次,林东阳特意让林东明自由选择题目,甚至鼓励他自己出题。林东明于是埋头苦干,撰写了多篇八股文和策论,其中不乏几篇极为偏门的题目,以及几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解答题。
当时,林逸风还曾打趣道:“这样的题目,怕是只有神仙才能答得出来吧?”但在林东阳兄弟的一再坚持下,他们还是将这些题目反复练习。考试之日,奇迹般地,那两道最为偏门的题目竟真的出现在了试卷上。考试结束后,考场内外一片哀嚎,学子们纷纷抱怨题目之难,简直是“夺命”之题。而林东阳则暗中叮嘱众人保密,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此看来,林逸风等人能顺利考中秀才,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林东明的“好运气”。这份运气,不仅仅是题目的巧合,更是他们团结一心、相互扶持的结果。林逸风心中暗自思量,人生路上,学识与运气并重,但更重要的是那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而这一切,他们都已经拥有。
林东阳闻言,眼神中闪烁着真挚的光芒,他轻轻对林逸风,说道:“大伯,你这样说,可真是太过自谦了。东明他们三人所付出的努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但若不是有你时刻在旁提点,他们又怎会有今日之成就呢?”说到此,林东阳也不禁想起林逸风所做的一切。
林东阳心中感慨万分,虽然他拥有前世的记忆,但对于古代的教育体系,他确实如同一张白纸,一无所知。是林逸风,这位学识渊博的长辈,用他那颗无私的心,时刻教育、帮助着林东明等人。若是没有林逸风的悉心教导,林东明等人的成就或许真的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