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梅花鱼喜欢钻石头下面,一般群居,若是运气好,能遇到鱼群。

赵春前世某天晚上野钓,无意间发现鱼群,利用光源产生的热量驱赶,一口气网了三百多斤,最重的一条接近六斤重。

鱼王都被他拦进网里。

常规下,野外见到的梅花鱼多半只有一斤前后,两斤左右的就比较少,而且因为人们捕捞泛滥,某段时间秦岭附近已看不到明显鱼群。

后来开始施展动物保护,禁止捕捞梅花鱼,鱼群又开始慢慢恢复,有据可查,最大的鱼群规模已经到了五万条。

不过,在八十年代都不是问题,这时野生资源丰富,阻挡人们捕捞梅花鱼唯一的阻碍,只有捕捞技术。

赵春将衣服脱下来,叠好放到岸边石头上,昨天只是下水,今天要直接钻到水里去。

梅花鱼最喜欢早晚活动,不喜欢看到太阳和光亮,白天钻在石头下睡觉,因为长期活动,附近的石头上就有他们身体划过的特殊痕迹。

有点像是一层淡淡的苔藓,有经验的钓鱼佬也不一定能发现,赵春都是跟老猎人学的。

听老猎人说,之前人们捕捞这种梅花鱼都用土办法,也就是用一种叫粘虾的小虾米去诱骗,将虾米洒到梅花鱼可能出现的水域,等着它们过来。

这种钓鱼方法无疑是大海捞针,水里吃虾米的鱼有很多,往往是事倍功半,很难有大收获。

不会像老猎人教的这么细节。

马上到农历的九月,刚脱掉衣服挺冷,但下到水里,反而有股暖暖的感觉,他将经过钻孔的化肥袋提在手里,像似孔径较密的渔网。

深吸口气,慢悠悠潜入水里,将手伸进石头下面,然后又慢慢抽出来,再次放进去,再次出来……

这样反复很多次后,就看到一群大小不一的鱼儿跟着他的手出来,仿佛是放学被红绿灯指挥的小学生,随着他手挪到袋口,所有鱼儿也顺着袋口自然全部进了袋子。

虽然没有数,粗粗估算,二三十斤鱼是有的。

这种鱼能如此抓,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来是这种鱼对温度很敏感,它们不喜欢高温,但为节约能量,又不能让温度变得很低,所以在水里温度变化,会影响它们的洄游。

其次呢,这种鱼对强光比较敏感,白天光线太刺眼,它们不喜欢出来,需等到早上和晚上才出来觅食和社交活动。

因此,鱼群无法感受到前面带着温度的是一只人手,还以为前面是自己伙伴,只需要追随着头鱼前行就好。

正是因为如此,这种鱼一旦被发现,基本都是一群一群灭亡,短短一二十年,就被捕捞的所剩无几,需要到保护的地步。

赵春等鱼全部进去后,他立即将袋口缩小,然后快速提着袋子站起身钻出水面,掂在手中试试,果然和预测重量差不多。

看着手里的鱼,他有些后悔。

来的时候,想着这种梅花鱼很难找,能找到一个鱼窝就差不多可以回去,没想到运气好,这么快就找到一窝。

若是多带个容器或鱼护,就能将鱼暂时放到里面,但现在双手空空,只好翻身回去。

上岸穿上衣服,提着鱼和宋长宽汇合。

宋长宽正蹲在岸边一块石头上,一丝不苟地砸着山核桃叶,他做事的样子很认真,仿佛不是在锤树叶,而是某种名贵的草药。

赵春放缓脚步,轻声轻脚走过去,突然一拍宋长宽肩膀,“喂!”喊了声。

宋长宽却没有被吓到,笑呵呵地说,“远远就闻到春哥味道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