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山洞空间巨大,里面的空气丝毫不觉得浑浊,想必洞里还有天然的通风口与外面连接。
尤为让人惊讶的是洞的中央竟然建了一个城堡一样的建筑。
这个建筑的外墙是用坚硬的石块垒积而成,足有两人高。这个城堡入口还有一个坚固的石门,石门现在已经敞开,可以看到里面是一个全部用松木搭建的很大的四合院。
走进院内,潺潺的溪水声清晰入耳,在院子中央竟然还有一条小溪流过,溪水之上用石板铺成了一条路,往院内的各个房间延展。院内最中央是个大厅,里面也烛火通明,但整个山洞和院子里都没有人,北周追风营的人几个时辰前刚刚撤离此处。
来到中央大厅前,大厅正中央一块黑色的牌匾让田冉心里一震。这块牌匾上原先刻着的三个大字已被抹掉,但田冉知道这三个大字就是“飞鹰队”。
因为这里曾是飞鹰队的家。二十年前他们就悄然隐藏在此,躲过了朝廷的追杀,直到赤血盟破茧而出,这里才被废弃。
老伍和几个老兄弟当年在这里的时候还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现在重新回到这里自然是感慨万千。
此处作为飞鹰队的秘密基地已经荒废了很久,如果没有人带路,几乎不可能找到这里。北周追风营的人是如何得知此处,并把这里也当作自家秘密据点的呢?
赤羽在大厅中央的横梁上正向田冉和菁菁发出欢快的鸣叫,显得极为兴奋,仿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田冉对菁菁微笑着摇摇头,他已猜到是谁把追风营的人带到这里来的了。
菁菁看着赤羽也笑了,“是赤羽带我们来这里的,这个地方那么隐秘,我们可是做梦也找不到那么好的藏身之处。”
田冉虽然知道赤血盟在四平山中有个隐秘的据点,但那时这里已经废弃,就没有来过。他今天也是第一次来。当年他从北墨书院返回赤血盟接任盟主,公孙离以红鹰会暴露飞鹰队身份为由,执意让田冉把赤羽留下来并交给菁菁照看,现在想来,公孙离这是已提前为追风营的活动找了落脚点,并埋下了伏笔。
赤羽当年就是在这里出生,自然记得这里。所以,赤羽把菁菁和她的追风营领到这里也就不足为奇。
老伍已经从旁边的房间里找到了一个手臂高的青花瓷器花瓶。这就是沈龙书房内丢失的那个摆件。宇文拓按照约定让追风营的人撤离时专门留下来的。
老伍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信笺,呈给田冉。
这封信就是二十年前冯玄给沈龙的回信。里面记录了冯玄安排沈龙要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有三件,但每件都直指郭淮的要害。
第一件,冯玄让沈龙把从季无名手中得到的北周追风营要在平城开展暴动的情报,呈报给郭淮,当时郭淮身边的亲信都被冯玄提前调走,这样郭淮只能让沈龙执令调北境边军入城协助平定暴动。
第二件,冯玄在信中提到了另外两个名字,一个是冷波,一个是于畅,这两人都是北境边军的偏将。他让沈龙只能调动这两人的部队进城。信中说冷波和于畅各自统领着一万人的兵马,都是冯玄的心腹,可以信赖。
第三件,烧掉季无名提供的情报,同时向建康朝廷密报郭淮调集北境边军进城意图谋反自立。
接下来的事情已经众所周知。南陈皇帝陈啸天得到消息后密令当时"恰好"在平城督察前线军务的兵部尚书冯玄进行平叛,冯玄和沈龙随即率这两万北境边军诛杀了郭淮全家和郭淮的全部亲信。
至于这封密信沈龙为何一直悄悄保存,而不是跟季无名提供的情报一起销毁?沈龙既已惨死,唯一合理的推断就是沈龙担心冯玄上位后会对他不利,想保存证据,这样将来如有变数还能够自保。
这封密信明白无误的证明,所谓的郭淮谋反案其实就是捏造和诬陷,整个事件背后的真凶和罪魁祸首就是当时的兵部尚书冯玄。田冉和赤血盟隐姓埋名二十年,历尽艰辛,终于拿到了他们想要的恢复自身清白的证据。
但田冉和他的赤血盟并不是现在才知道整个事件的原委。很早以前飞鹰队化身为赤血盟后就渗透进平城和建康朝廷的相关部门,通过很多事件亲历者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只不过始终没有拿到这个关键的证据。
老伍这些以前飞鹰队的旧部看到这封密信已经泪流满面。他们就在这山腰,面对着这血色的夕阳,遥祭郭淮和在那场灾祸中逝去的兄弟。
二十年已是一个轮回,人生又有几个二十年,但不管怎样,他们这些幸存下来的人并没有苟且偷生,更没有卖主求荣,而是义无反顾地为逝去的兄弟洗清冤屈。现在他们离这个目标又近了一步。
虽然有了证据,但翻案和平反并非触手可及。
田冉知道这还远远不够,朝廷中还必须有人帮他们奔走才能推动这个旧案的平冤昭雪。
田冉期望的这个人就是平澜公主,也是新任近卫门指挥使的陈楠。这当然是田冉接近和帮助陈楠的原因之一,但其实有没有这个因素田冉都会帮陈楠,因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他始终把陈楠当成好朋友。何况在另一个层面上,他俩还有自小指腹为婚的婚姻关系。
田冉当然知道陈楠现在也在找冯玄谋反的证据。
前几年近卫门从很多渠道得到冯玄广布眼线,收买建康朝廷高官的消息,有相当部分就是赤血盟有意提供的。
田冉的意图就是引导近卫门来查冯玄,然后在查案中巧妙地让二十年前的旧案得到平反。这其中沈龙的血鹰案就起到了引线的作用。现在这个引线已经点燃,快速闪烁的火焰正向冯玄和季无名烧去。但冯玄和季无名到现在都没有出手,难道他们真的还一无所知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