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黄卫英的炸串摊是一辆简易的手推车,改装后能放置炉灶和油锅,底下多余的空间还可以用来存放炸串和杂物。
灵活度极高,方便即停即走。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一个炉子明显不大够用,黄卫英只好挑了块热闹的往来之处,开始固定摆摊。
让她没想的是,炸串摊的口碑,随着众多食客的广而告之,小本生意竟成了金字招牌,在周边极其走俏。
黄卫英整理着顾客遗留的竹签,为了防止二次利用,她都是直接强行销毁。
还吩咐顾思泽将用作冷藏炸串的冰块,倒在路边的窨井上,任其自行融化。
黄卫英没有重复使用的习惯,她连常用的油,都会比其他人换得勤快。
其他效仿的人几乎都是等到颜色变深,出现串味和明显的杂质,才会不得不更换处理。
黄卫英始终认为,做生意还是讲究点为好。
钱,是永远挣不完的。
……
老城区除了很多国营单位的分配住宅楼,基本都是自建房居多。
这一现象要到千禧年之后才会大拆大建,旧貌换新颜。
这时期人们的日常相处,讲究一个将心比心,待人真诚。没有那么多钻营,互相算计。
黄卫英摆摊的很多家当,大部分如桌椅板凳炉子之类的物件,都是存放在附近的一户人家院子里。
她还堆了少量的煤球,方便急用拿取。
房子主人姓赵,与摊位的距离隔着没几步远。
近年的相处,与黄卫英很是投缘,经过顾思泽外公的同意,年初正式拜了干亲。
顾思泽也是顺势依从黄卫英,直接以爷爷奶奶敬称,乐得老人逢人就夸,欢喜得很。
说实在的,要不是黄卫英还要回去做饭,她完全可以随便对付一顿,无非就是多双筷子多只碗的事。
对比顾思泽亲生的爷爷奶奶,实在有些一言难尽……
正因为这样的邻里和谐关系,黄卫英在生意不错的情况下,并没有胡乱涨价。
这样的结果,使得仿照生意的一些人,除了怄气,也是无可奈何。
只好一筹莫展,眼睁睁瞧着黄卫英的生意蒸蒸日上。
……
“卫英啊,你们还回去做什么,就在我这吃了再走,乖孙子快来!奶奶给你蒸鸡蛋吃。”
赵奶奶的腿脚不是很便利,说话的嗓门很大,话里夹杂的苏北口音很重。
她看黄卫英不同意,于是拽过顾思泽的手,非要强行留人,让吃完饭再走。
老人有三个儿子,都在城区的国营厂上班,加上老两口的福利待遇,日子过得很舒坦。
两层楼的自建房,占地面积很大,还在院子的副房平顶上,养了十来只鸡。
老两口心疼人,没少偷偷给顾思泽塞煮鸡蛋。
“哎呀,干妈你这是……家里还有个小的,一会还要去接的。
“思泽,赶紧扶奶奶回去。”
黄卫英借口还要接女儿放学,婉拒了留下吃饭的邀请。
只是在顾思泽看来,这样的推脱理由,让他憋着笑,差点没忍住。
自从他妹妹顾思贤上学以来,黄卫英就没有接送过一天。
今年都已经高一,早就骑着自行车满大街飞奔。
接送?
不挨揍,就算是黄卫英心情好,不想计较。
“我的奶奶诶,今天就算了吧,我一会还有事,过两天我带上妹妹一起,我弄几个菜,让你尝尝我的手艺……”
顾思泽和老人说话的时候,为了让她听着亲切,一贯用着苏北口音。
在曲杨,有码头的地方,就有苏北人的身影。
30年代的时候,苏北一带受到战乱的影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