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资历尚浅,怕是难以担此重任啊。”钱夫子捋着花白的胡须,语气沉缓,却字字诛心。梁启云神色不变,拱手道:“钱夫子德高望重,晚辈自愧不如。然则,陛下既已下旨,学生自当竭尽所能,为国培育英才。”
钱夫子闻言,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也未再多言,拂袖而去,留下梁启云独自面对着众人审视的目光。
几日后,梁启云得见国子监的吴院长。吴院长年近花甲,留着三寸白须,面容清癯,不言自威。他放下手中的书卷,打量着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淡淡问道:“听闻梁先生欲改革教学之法?”
梁启云正色道:“学生以为,当今的教学多注重于死记硬背,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希望能打破这种僵化的模式,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学以致用。”
吴院长听罢,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梁先生的想法固然新颖,却过于理想化了。我朝的教学制度沿袭百年,自有其道理。贸然改变,只怕会引起混乱。”
梁启云早料到会遭到阻力,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院长,学生并非要全盘否定旧制,而是希望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吴院长摇了摇头,语气中透着一丝无奈:“梁先生,你太年轻了,不懂得变革的风险。老夫劝你,还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为好。”
梁启云还想再争取,却被吴院长抬手打断:“此事日后再议吧。”
无奈之下,梁启云只得先行告退。走出院长书房,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阴云密布,似有一场暴风雨即将降临。
几日后,梁启云迎来了他在国子监的第一次讲学。他早早来到讲堂,却发现里面的气氛异常古怪。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看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好奇、怀疑,甚至还有一丝敌意。
梁启云心中隐隐感到不安,但他还是强作镇定,开始了自己的讲课。
“今天,我们不讲枯燥的经书,我们来谈谈……”梁启云话音未落,一个尖锐的声音突然响起:
“梁先生,你说的这些,我们闻所未闻,怕是不合规矩吧!”
梁启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锦袍的少年正一脸傲慢地看着他,此人正是钱夫子的得意门生,王公子。
梁启云不动声色地回答:“王公子,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学习知识,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
“梁先生!”王公子再次打断他,阴阳怪气地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们听不懂,还是请先生按照老规矩,从头开始讲起吧!”
王公子话音刚落,周围的学生们纷纷起哄,课堂上一片混乱。
梁启云眉头紧锁,他知道,这只是一场有预谋的刁难的开始……
梁启云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心中的怒火,正色道:“王公子,你既为国子监的学生,就应当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我今日所讲,虽与传统有所不同,但皆是为师多年心得,对尔等学业必有所裨益。”
“哼,谁知道你是不是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王公子显然是有备而来,句句带刺,“你若真有真才实学,就回答我一个问题。”
“你说。”梁启云心中冷笑,这王公子不过是个被惯坏的纨绔子弟,肚里能有多少墨水?
王公子见梁启云应下,嘴角勾起一丝狡黠的笑意,他清了清嗓子,抛出一个偏门的经学问题,这问题刁钻古怪,课堂上的学生大多闻所未闻,更别说作答了。
梁启云听完问题,却并未露出丝毫慌乱,他略一沉吟,便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从历史背景到经义解释,再到现实意义,层层剖析,旁征博引,逻辑清晰,听得众人一愣一愣的,就连原本想看热闹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听得入了神。
然而,王公子却铁了心要给梁启云一个下马威,他故意曲解梁启云的意思,胡搅蛮缠,甚至还煽动周围的学生一起起哄,一时间,课堂上乱成一团,梁启云的第一次讲学就在这闹哄哄的氛围中草草收场。
课后,梁启云试图与一些学生交流,想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然而,大多数学生都被钱夫子等人灌输了“不合规矩”的思想,对梁启云敬而远之,只有孙书生对他表示了些许好感,但碍于钱夫子的威势,也不敢太过亲近,只敢远远地对梁启云点头示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