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周平王政权东迁后,能依赖的就只有两个强国:郑国和晋国。周平王二十五年(前746年),晋文侯去世,随后晋国陷入曲沃与晋侯之争,长达六十七年。这使得周王室所依赖的“一条腿”折了。

郑桓公曾经是周朝朝廷的司徒,郑武公也在周平王时出任卿士。郑庄公继承父亲为郑国国君时,也承袭了父亲在朝廷的卿士职位。

周平王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突也去世了,十三岁的郑庄公成为国君。少年国君郑庄公显然无法在如此微妙的政治环境中替周王室扩大政治版图。因此,周王室所依赖的“另一条腿”也不行了。

公元前731年,禄甫的父亲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公元前720年冬天,齐僖公与郑国国君郑庄公在石门会盟,此次会盟是为重温在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

郑国原是郑伯友的封国,由于郑伯友(即郑桓公)及其子掘突(即郑武公)浴血奋战,力保周王室江山,而受到周王的器重。在平王东迁后,掘突继任司徒六卿一职,掌管朝中大权。早在郑桓公时期,他就亲见王室政治腐败、诸侯叛离的倾向日益滋长,于是他利用东方郐、东虢两个小国的统治者贪财好利、百姓多不归附的时机,把自己的财产和奴隶预先寄存到那里,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取而代之。后来,他的儿子郑武公灭掉了郐和东虢,建都于新郑(今新郑市境内)。武公子庄公继续做东周的重臣,举起“以王命讨不廷”的旗帜,联合齐、鲁,进攻宋、陈等十几个诸侯国,并积极扩张势力,打败了北戎,郑国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周平王二十年战胜了周携王政权,成为天下唯一的王,这时他第一次政治上的大胜利。可大胜之后,由于周平王政权的弑父嫌疑,并未得到天下诸侯的一致认可。周王室的政治势力范围,局限于嵩山以西以及晋西南一带。渭河平原虽然有秦,但大部分处于戎狄控制之下。传统中原诸侯国,宋、齐、鲁、卫、曹、蔡、陈、邢、北燕等,此时都还没有承认周平王政权的合法性。

周王室的政治势力范围一直保持在洛阳盆地周边一带,无法再向东扩张。造成这种局面,都不是晋国和郑国主观不努力,而是国内确实存在客观困难:晋国是内乱不断,郑国则是少年国君执政。可对周王室来说,周平王却耗不起了。

为了能加快周王室在中原政治势力范围的扩张,周平王便想扶持另一位能干之士,来填补晋、郑两国的空白。考虑了数年,周平王终于决心提拔西虢公为执政卿。郑庄公已长大成人。见周王室想分郑国之政,郑庄公立刻向周王室发出了抗议声。郑国一发声,周平王立刻认怂,发誓没有这回事,并主动提出交换质子,以换取郑国的信任。由于郑庄公与弟弟姬段之间的权力斗争,不幸引发了郑国与周边鲁、宋、卫、蔡、陈等等诸侯国的大混战,持续长达十一年之久!对于郑国,为了生存,必须打破周边国家建立起的强大“反郑联盟”;可对周王室而言,为了尽快得到天下诸侯的认可,这些与郑国敌对的诸侯国,却都是不可或缺的“统战”对象。郑国与周边诸侯国的矛盾闹得越大,就与周王室政治目标越来越背离,当然与周王室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

郑庄公不听周平王召唤,久不朝见周平王。一次,派虢公忌父来朝,周平王与虢公言语相投,遂对虢公说道:“郑侯父子秉政有年。今久不供职,朕欲卿权理政务,卿不可辞!”

分明是有意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

虢公慌忙叩首道:“郑伯不来,必国中有事故也。臣若代之,郑伯不惟怨臣,且将怨及王矣!臣不敢奉命。”再三谢辞,退归本国。

郑庄公说周平王偏心。

周平王说:“没有的事,朕没有偏心于虢公。”

在郑国强大武力威胁下,周桓王不得不收回了成命,并以王子狐在郑国做人质。

周平王说:“卿治国有方,朕欲使太子观风于郑,因以释目下之疑。卿若固辞,是罪朕也!”

郑庄公再三不敢受旨。

有臣奏道:“依臣等公议,王不委质,无以释郑伯之疑;若独委质,又使郑伯乖臣子之义。莫若君臣交质,两释猜忌,方可全上下之恩。”

周平王笑道:“这个办法甚好。”

郑庄公这才接受。

郑国也不示弱,遂派遣世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周太子狐,亦入郑国为质。证明互信。史称“周郑交质”。

公元前728年,梁伯辀去世,长子梁弘(一作梁宏)袭伯爵位,是为梁伯宏,梁国第三任国君。梁伯宏,号梁季,字秦幽,曾经为为晉武公之大夫,周平王让继袭伯爵位。梁伯宏配左氏,有二子:梁繇异、梁繇诸。繇异一作瑶余,乳名阿勇,号繇异,字秦集,妣屠氏,生二子:益耳(名昭)益逊(名望)。繇诸名五,字秦志,为晉惠公东关侯,救奚齐卓子二太子。妣膝、姜氏,生二子:梁琴、梁弦。

前720年,宋穆公病重,于是召见司马孔父嘉对他说:“先君宋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立我为君,我不敢忘记。我死后,一定要立与夷为君。“

孔父嘉说:“可群臣都愿立公子冯(宋穆公之子)。”

宋穆公说:“不要立公子冯,我不能对不起宋宣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