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显庸从头一天的誓师大会里发现,他的不的地说了那么多,其实那些孩子大多根本不明白他说什么。
他不记得自己八九岁时候是不是也这么傻,根本听不懂大人说什么,但这个情况确实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他陷入深度思考反省当中。
太子今年十二,二皇子十一岁半,他们都不这么难沟通,尤其太子,他从见太子第一面,就没当太子是小孩,都是用大人的思维跟他沟通,没觉得有障碍,怎么这些和太子差不了一两岁的孩子沟通,就像跨种族一样难呢?
周显庸思考的结果就是两点,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家境贫寒,从小营养跟不上,大脑发育不充分,导致他们几乎大部分都看起来那么“笨”,从此以后一定得给他们补充足够的肉、蛋、奶,争取在他们还未完全定型的时候,充分开发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机制,在客观条件上制造出最适宜于养出“聪明”孩子的生活环境。
但是奶牛现在大明还没有,想要牛奶不好办,不过羊奶可以搞到。
因为天下第一锅需要大量的羊肉供给,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活羊,由专门的宣府兵给送过来。以后可以要求,宣府送一批已经怀孕的母羊,哪怕路上慢慢走,保证母羊把仔产在京城,这样,就可以从小羊的口中夺下一半的羊奶给孩子们喝。
从秋天跨越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整个有七八个月的时间都有母羊在产崽,每天派专人去挤二三十斤羊奶是完全有可能的。
还可以派人出去专门寻找产奶量比较大的山羊,买一批回来,常年供学堂这些孩子们喝奶。不需要太多。每个人每天能有三两奶就差不多,如果可能尽量达到半斤。
这些孩子反应比较慢,看起来笨笨的,比不上富裕人家的孩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应该是因为家庭地位的差异,所受教育不同,所处环境不同,认知力是不一样的。
这也不是问题,把他们集中在帝国理工大学堂里,统一进行启发性教育,假以时日,这种囿于落后家庭的闭塞思维之茧就会被打破,无论眼界还是思想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和提高。
想通这些以后,周显庸不再感觉到烦恼,万事就怕没思路、没方向,只要思路打通,方向有了,就是勇往直前地努力实行就好。
现阶段,他不能过多进行大规模的说教式教育,如同把一群散养的野生小动物收到圈养状态一样,他不能寄希望于一开始就能和他们说理,只能简单粗暴地定出规章制度,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好了就奖励,做错了就惩罚,越简单越有效!
周显庸很庆幸这个学堂是他自己搞出来的,他一个人说了算,不需要听别人指手划脚乱指挥。虽然现在看起来困难重重,但是,按照他的思路发展下去,他完全有信心在三四年后,至多七八年之后,这批孩子都能派上大用场,同时也成就他们各自不一样的璀璨人生。
在开学头一天人仰马翻的疲惫中,周显庸回到府中,一进大门,门子就指着一个规规矩矩站在旁边的男子禀告道:“侯爷,这位叫李冉的找您,说来找他儿子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