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公公带着沐剑屏小公主、多隆等人,看似悠闲地在五台山游玩。他们的身影穿梭于五台山的各处,那如画的美景在他们眼前一一展开,仿佛他们只是一群为这壮丽山河所吸引的普通游客。
桂公公时而与沐剑屏小公主等人一同驻足欣赏五台山的迷人景色。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在那些庄严肃穆的寺庙建筑上流转,口中不时发出对建筑精妙之处的赞叹,从那雕梁画栋到飞檐斗拱,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仿佛他是一位对建筑艺术有着极高造诣的鉴赏家。对于那些精美的佛像,他更是评头论足,一会儿感慨佛像面容的慈悲祥和,一会儿又对佛像姿态所展现出的佛法庄严啧啧称奇,那模样就像是一个沉醉在艺术瑰宝中的文人墨客,悠然自得。
然而,在这看似轻松惬意的表象之下,桂公公的眼神却如同敏锐的猎鹰,在不经意间悄然在周围的僧侣和香客中逡巡、搜寻着。他看似平静的内心实则波涛汹涌,一直在默默地盘算着如何才能找到那个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人物。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每一次不经意的扫视,都可能是他发现线索的契机,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们在五台山的各个寺庙之间不停地穿梭,就像一只只不知疲倦的飞鸟。每到一处寺庙,桂公公都会巧妙地寻找机会与寺中的和尚闲聊几句。他的话语就像潺潺的溪流,看似自然而无害。他先是满脸好奇地询问寺庙的悠久历史,从寺庙始建的年代到历经的沧桑变迁,每一个故事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佛法的要义,他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虚心地请教和尚们对佛经的理解,对修行的感悟。但实际上,他所有的问题都像是精心编织的网,在巧妙地打听着三年前是否有一位符合特定特征的中年和尚在此出家。
沐剑屏小公主则完全沉浸在五台山新奇的氛围之中,对桂公公的这些小动作浑然不觉。她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会儿为寺庙的宏伟壮丽而惊叹不已,那高耸的殿堂、宏大的规模让她目不暇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一会儿又被山间自由奔跑的小动物吸引了注意力,看着那些可爱的生灵,她的脸上绽放出纯真无邪的笑容,完全陶醉在这大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织的奇妙世界里。
多隆呢,他就像桂公公的影子一样,紧紧地跟在后面。虽然他并不明白桂公公此行的真正目的,但凭借着多年与桂公公相处所培养出的默契和对他的了解,多隆知道桂公公必定有自己的盘算。所以他不多问,只是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时刻保持着警惕,那锐利的目光如同鹰眼一般,留意着周围每一个细微的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
不知不觉间,他们来到了一座位置较为偏僻的寺庙。这座寺庙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士,静静地坐落在五台山的一角。寺庙的规模不大,与那些宏伟壮观的大寺庙相比,它就像是一颗小巧玲珑的明珠。但这里却透着一股清幽宁静的气息,仿佛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无法侵入。寺中的僧侣们都在各自忙碌着,他们的身影在寺庙的各个角落穿梭。有的僧侣手持扫帚,认真地清扫着庭院,那一丝不苟的神情仿佛在清扫的不是庭院,而是自己的心灵。有的僧侣则在静谧的禅房中诵经礼佛,那低沉而悠扬的诵经声,如同山间的清泉,在空气中流淌,为整个寺庙增添了一份神圣庄严的氛围。桂公公一踏入这座寺庙,心中便莫名一动,他感觉这里或许隐藏着他苦苦追寻的线索,就像猎人嗅到了猎物的气息。
他带着众人缓缓走进寺庙,先是恭恭敬敬地走到佛像前,神色虔诚地向佛像拜了拜。那庄重的姿态、虔诚的神情,任谁看了都不会怀疑他对佛法的敬畏之心。然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位正在擦拭佛像的老和尚身上,便走上前去与他攀谈起来。
“大师,”桂公公面带微笑,语气恭敬而温和,“我听闻五台山乃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就像那璀璨的明珠,吸引了五湖四海众多有缘人前来修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似乎沾染着佛法的光辉,每一座寺庙都是修行者心灵的归宿。不知在这几年间,大师可曾知晓有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和尚到此出家?”桂公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和尚。
老和尚缓缓抬起头,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平和而深邃地打量了一下桂公公等人。他的眼神仿佛能看穿人心,让桂公公都不禁微微一凛。老和尚缓缓说道:“阿弥陀佛,出家人四海为家,皆为追求佛法而来。在这五台山,每年都有不少人斩断尘世的羁绊,在此剃度出家,寻求心灵的解脱。施主所说之人,老衲一时也难以想起。不过,老衲记得三年前倒是有几位年龄相仿之人前来,只是具体情况,老衲并不清楚,还需向寺中的知客僧询问。”
桂公公心中一喜,连忙说道:“那就有劳大师引见知客僧了。”老和尚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擦拭工具,带着他们朝着知客僧的住处走去。一路上,桂公公的心情如同即将破晓的黎明,充满了期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