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战后的秦军营地,一片沉寂。斩获了赵军侧翼的胜利,秦军士气高昂,但张述却知道,这不过是漫长战争中的一次小胜。而在这片阴云笼罩的沙场背后,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悄然展开,那便是权谋之争。

张述立在营帐外,凝望着远方的山峦。清风拂面,带来一丝丝凉意,但他的心却未曾片刻平静。战局虽暂时占优,但秦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却如暗潮汹涌,正在逐渐逼近。他很清楚,这场无形的斗争比战场上的拼杀更为危险。战场之上,敌军至少是可以看见的,而庙堂之内,敌人可能就站在你的身旁。

营帐内,白起仍在与几位将领商议下一步的战术部署,气氛紧张而严肃。白起素来沉稳冷峻,但自这场战事以来,张述注意到他眉宇间常常透出一抹凝重。这位百战沙场的名将,身上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在不断加重,而这份压力的源头,恐怕不仅仅来自于赵国。

张述回到帐中,默默思索着眼下的局势。白起虽位高权重,但他的影响力并非无可撼动。相反,在秦国庙堂上,另一股势力正愈发强大——范雎,这位权臣在朝中步步为营,逐渐掌握大权。而白起,虽在军中威望如日中天,却与范雎的关系渐行渐远,甚至开始微妙对立。

范雎,这位在魏国辗转至秦的能臣,自进入秦国后,凭借一系列政治谋略赢得了秦王的宠信。他推行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策略,使得秦国在战国乱世中逐步扩展领土。然而,范雎深知权力之争从来不分场合。纵然他远离沙场,但庙堂之内的争斗,比战场上的厮杀更加复杂险恶。

白起功勋卓着,多次为秦国征战四方,深得军中上下拥护。但范雎显然并不希望一个手握重兵的武将,拥有太多的话语权。两人的关系从最初的礼节性合作,逐渐转向了冷淡与敌意。

张述作为白起的谋士,虽然地位不高,但身处其中,早已嗅到了这场无形战斗的气息。范雎固然是一位睿智多谋的政客,但他背后那看不见的手,正在一点点蚕食白起在朝中的地位。张述目光冷静,心中清楚,若继续任由范雎掌握大权,白起的处境将愈发危险。

夜色渐深,营帐内的火烛映照着张述的脸庞。他双手轻抚着案上的竹简,眉头微蹙。范雎与白起,虽同为秦国的重要人物,却因各自立场与利益渐行渐远。此刻的张述,站在这条缝隙的边缘,深知自己必须在这权力的洪流中找到一席之地。

张述明白,单凭自己的才智难以在复杂的朝堂与军中站稳脚跟。他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于是,在战后的日子里,他刻意与军中几位年轻有为的将领拉近关系。尤其是与那位年纪相仿、心思缜密的蒙祯,二人迅速建立了友谊。

蒙祯是将门之后,虽年轻,却已在几次战役中崭露头角。他的谋略与张述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以稳中求胜为主。张述深知,若想在未来的权力斗争中立足,蒙祯这样的年轻将领将是不可或缺的盟友。于是,他主动与蒙祯探讨兵法,甚至在军中事务上给予了不少建议,使得蒙祯对张述的才华佩服不已。

与此同时,张述还结识了几位其他将领,如王陵等人。这几位将领虽然性格各异,但张述都通过不同的方式,逐步拉拢他们。这种广泛的结交并非单纯为了权势,而是张述清楚,只有在军中站稳脚跟,才能在未来的风云变幻中保全自己,甚至成为推动局势的力量。

然而,张述的这种举动并非毫无风险。军中将领多为粗犷之人,若稍有不慎,便会被视为野心勃勃之辈,从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张述深谙这一点,因此他在言行举止上格外小心,始终保持着低调与谦逊的态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

日子一天天过去,局势逐渐明朗,秦国在战场上占据了明显优势。然而,在张述的观察下,白起却并未因胜利而放松警惕。相反,他的神情愈发凝重,甚至开始显露出一些疲态。这种疲惫并非源于战事的压力,而是来自秦国庙堂之上的权力斗争。

一天深夜,白起召见了张述。帐中烛光昏黄,映照着白起苍老的脸庞。张述走进帐中,恭敬地行礼,等待白起开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