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轲心中一凛,他知道父亲这时候召见定是与那皇宫之行有关,微微点头后便随着吕梁向父亲的书房走去。
一路上,吕轲思绪万千,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怎样的一场谈话。是询问,还是另有深意?他只能在心中默默揣测。
“便宜老爹现在大权在握,嬴政亦不甘沉寂,风雨欲来啊!“
书房门口,吕梁低声说道:“老爷,三公子到了。”
吕不韦沉稳的声音从屋内传来:“让他进来。”
吕轲迈进书房,吕不韦抬眼看向吕轲,目光中带着审视:“轲儿,此次皇宫之行,王上与你都说了些什么?”
吕轲心中一紧,思索片刻后谨慎回应:“王上只是与孩儿谈论了一番过往,并让孩儿无需担忧洛邑的工匠,他已做了安排。”
吕不韦眯着眼睛,说道:“就这些?”
吕轲咽了口唾沫,迎着吕不韦审视的目光,说道:“确实就这些了,王上似乎心情不好,言辞不多,孩儿也不敢多做揣度。”
吕不韦站起身来,缓缓踱步,他双手背在身后,沉默了片刻后道:“洛邑,工匠,他到底在想什么?”
“罢了,你且先退下吧。”
吕轲恭敬地行了一礼:“是,父亲,孩儿告退。”
说罢,便缓缓退出了书房,只留下吕不韦一人仍坐在书桌后,眉头紧锁,沉浸在对朝堂局势以及嬴政意图的深思之中。
数月后,河外之战爆发。魏无忌率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西向攻秦,秦军败退。联军追至河外,包围了秦军。
信陵君亲冒矢石,率先冲锋。全军士气大振,紧随冲锋。秦阵营混乱,蒙骜因腹背受敌,被迫西退。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坚守不出。相持逾月,联军撤回。
公元前246年,嬴政正式继位,尊吕不韦为仲父,并征调徭役开始修建皇陵。
同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大型灌溉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
公元前245年,秦将麃公攻伐魏国卷地,斩首三万。文信侯吕不韦派蔡泽到燕国,“事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人质于秦。”
公元前244年,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公元前242年,已经在咸阳沉寂数年的吕轲终于迎来了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这一年他十七岁。
数年光阴,吕轲的身子已经长开,一米七的身高,其发如鸦羽,流泻于肩背,身姿修长;其容剑眉星目,英气四溢,颇具豪迈之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