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照,巍峨的宫殿在微光中尽显庄严肃穆。朝堂之上,大臣们身着朝服,头戴乌纱,队列整齐,气氛凝重。兵部尚书稳步上前,双手恭敬地将忠勇伯驻地选址的折子呈递给宣帝。那折子承载着边疆的安稳重任,众人的目光皆聚焦于此。
御书房内,静谧得只闻宣帝手中笔摩挲纸面的沙沙声。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龙案上,折子上的字迹愈发清晰。宣帝凝视着折子,手中的笔在空中短暂停顿,似在权衡利弊,又似被什么牵了思绪。良久,他终是落下一个“着”字,平日里雷厉风行的他,今日竟罕见地在批阅奏折时分了神。
宣帝的目光仍停留在折子上,可思绪却早已飘远。看见“赵轩”二字,赵嫣的面容如幻影般浮现眼前。往昔宫廷初见,她明艳动人,才情出众,笑起来仿若春花绽放,瞬间点亮了他的心。那时,他身为皇子,曾无数次幻想,若执意将她纳入府邸,护在身旁,待大业既成,登上皇位,她定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可命运捉弄,诸多因素牵绊,终是与她擦肩而过,如今回首,空余叹息,可惜,世间从无如果。
旨意下达,快马加鞭送至赵轩府邸。彼时,赵轩正在庭院练剑,身姿矫健,剑气如虹。听闻旨意,他收剑入鞘,跪地接旨。待传旨太监离去,赵轩起身,嘴角上扬,露出一抹不羁的笑。元宵节后便要启程去往南疆邑州,于旁人而言,南疆偏远,瘴气弥漫,是苦寒之地,可于他,却是满心期许。天高皇帝远,那里没有京城的尔虞我诈、繁文缛节,海阔凭鱼跃,他正可大展拳脚,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忠顺王在京中耳目众多,不出半日,便得知了赵轩即将远赴南疆邑州的消息,紧接着,赵家正在重金招募能工巧匠一事也传进了他的耳中。忠顺王听闻后,浓眉紧锁,在王府的书房内来回踱步,手中的折扇有一下没一下地开合着,扇面上的墨竹仿若暗藏玄机。
少顷,他狭长的双眸中闪过一抹精光,似乎心中已然有了盘算,二话不说,转身快步朝工部走去。工部的官员们见忠顺王亲临,赶忙迎上前,个个弯腰屈膝,大气都不敢出。忠顺王大马金刀地坐下,将手中折扇往桌上一拍,直言要抽调匠户支援忠勇伯。工部官员虽面露难色,可谁敢违抗王爷之命,不多时,便匆匆忙忙凑齐了一百户匠户。
待赵轩知晓此事,忠顺王已大摇大摆地寻上门来。春日的暖阳洒在王府的花园中,繁花似锦,却也不及忠顺王此刻的得意。他一身锦袍,腰系玉带,大笑着走向赵轩,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匠户队伍。“要工匠还不简单,本王随手的事。”忠顺王下巴微扬,眼神中满是炫耀,那语气仿佛在向赵轩宣告,这京城内外,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儿。
寒冬腊月,冷风似刀,割得人面颊生疼,临近除夕,京城更是被一层彻骨寒意笼罩。可这冰天雪地却冻不住百姓们迎接新年的热忱,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潮涌动。街头巷尾,不管是衣着锦缎的富户,还是粗布麻衣的穷人,都穿梭于各个摊位,满心欢喜地置办年货,吆喝声、议价声交织,奏响年节序曲。
明日便是腊八,各家厨房热气腾腾,烟火升腾。主妇们忙着淘洗各色杂粮、果脯,精心熬制腊八粥,为的是让家人在岁末寒冬暖身饱腹,更要装罐封盒,给亲朋好友送去,传递年节温情。赵家作为新近入京的门第,行事却毫不含糊,赵嫣生性爽朗、交友广泛,家中今年预备的腊八粥数量惊人,仆人们来来往往,忙着将一份份腊八粥封装停当。
与此同时,林黛玉居住的小院里,炭火正旺,暖意融融,她也在为腊八节忙碌。自林如海进京,先是去吏部述职,而后便以养伤为由深居简出,贾府那处,统共也就去了一两次。贾母本想打感情牌,借已逝的贾敏拉近与林如海的关系,哪晓得每次一提起敏儿,林如海便眼眶泛红,神色哀伤,话头戛然而止,场面尴尬。时日一久,林如海不常走动,贾林两家的情分也如被水冲淡的墨痕,渐渐浅淡了。
腊八节清晨,天还未大亮,赵轩本已穿戴整齐,打算带着精心准备的腊八粥前往林府,刚迈出大门,一道口谕传来,太上皇急召,他只得调转方向,匆匆赶往玉虚宫,怀揣着满心疑惑,不知此番召见所为何事。
寒冬腊月,凛冽的风如冰刀般割过,玉虚宫内却静谧非常。太上皇身着素色道袍,身姿挺拔,静静伫立,那道袍的衣角在风中微微拂动,他面上神色淡然,竟是一丝畏寒之感也无,仿若周身寒意都被那超凡的气度隔绝在外。
此时,赵轩跟随着内侍缓缓步入玉虚宫。这座宫殿独立于皇宫建筑群之外,远望去,它的外观并无过多华丽雕琢,飞檐斗拱、墙面朱漆皆透着内敛与大气;待走近细瞧,方能发现,那看似朴实的一砖一瓦、一栏一柱,实则用料奢华至极,每一寸石材都温润细腻,每一片琉璃瓦都光可鉴人,处处彰显着低调的尊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