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袋腰果卸下后,中国运输队成员们在简单告别,转身离开。他们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是时候将这份珍贵的友谊和美好的回忆留给村民们,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品味。
此时的赵慕孙,经过连续一周的不懈努力,原本堵塞的沟渠终于被逐一清理,水流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通畅。阳光洒在清澈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映照出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喜悦与成就感。
鱼塘在一周的暴晒后,塘底已开始坚硬。赵慕孙再次来到鱼塘边,拿起铲子轻轻试了试土壤的硬度,又测试了铲斗的力度,确认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时,几位村民也围了过来,他们好奇地看着赵慕孙的一举一动。
“这个中国人,终于要开始修补我们的鱼塘了吗?”
一位村民站在不远处,转头与旁边的人交谈了起来,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兴奋与期待。他的目光紧紧跟随着赵慕孙忙碌的身影,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等待与期盼都化作了眼前的希望之光。
另一人闻言,轻轻地点了点头,脸上同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像是,鱼塘经过这一周的暴晒,塘底的土,硬度应该已经合适了。中国人真是个实干家,看他那认真的模样,鱼塘这次应该能解决。”
这时,另一位村民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他接过话茬,感慨地说道。
“这人靠谱!”
“这一周我几乎每天都看到赵慕孙在鱼塘边忙碌,不是清理沟渠就是测试土壤。”
“一刻也没闲着,他真是怪不容易的。”
“是啊,是啊!”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道。
沉浸在自己工作中的赵慕孙,仿佛与周围的世界隔绝开来,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专注而有力。
一系列的土壤硬度和铲斗力度测试后,他转身回到工具堆旁,熟练地拿起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绳和钢板。这些工具原本是为了应对鱼塘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而准备的,如今却成为了他们恢复鱼塘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
赵慕孙深吸了一口气,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与自信。他抬头望向那陡峭的90度下坡,没有丝毫的犹豫与畏惧,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稳健而有力。手中的钢丝绳和钢板在他的操控下,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灵活地穿梭在鱼塘的各个角落。
他时而蹲下身子,仔细检查鱼塘的每一处破损;时而站起身来,用力拉动钢丝绳,将钢板固定在需要修补的位置。
当赵慕孙驾驶着挖掘机,在鱼塘边进行紧张而有序的作业时,周围自然而然地聚集起了一大群好奇的观众。这再次印证了那个不分国界的有趣现象:挖掘机周围,总是能吸引一群热情的粉丝。
孩子们可以说是赵慕孙最诚挚的粉丝。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围在鱼塘的周围。他们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充满了对挖掘机的无限好奇和喜爱。每当挖掘机的挖掘臂旋转、伸展时,孩子们都会兴奋地拍手叫好,仿佛在观看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有的孩子还会模仿挖掘机的动作,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脸上洋溢着天真无邪的笑容。
成年人们也时不时围过来,看会儿热闹。他们或站或坐,有的手里还拿着农具,都暂时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全神贯注地观看着挖掘机的施工。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好奇,也有赞叹。他们纷纷议论着挖掘机的强大功能和赵慕孙的精湛技艺,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声。有的成年人还会拿出手机,拍下这村庄里难得的一幕。
整个鱼塘边,在挖掘机轰鸣的施工声中,鱼塘边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温馨氛围。村民们在多日的相处中一改往日的疏离,纷纷自发地聚集到赵慕孙周围,用行动表达着他们的感激与关心。
“来,喝点儿水,歇歇吧!”
一位大妈手里端着一大壶凉开水,笑眯眯地递给正在驾驶挖掘机忙碌的赵慕孙。赵慕孙感激地接过水壶,大口喝了几口,然后笑着向大妈点了点头,表示感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