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皇帝看来,连精锐的二战德军都被这种战术给坑惨了,现在的明军有二战德军的精锐程度吗?
大明和蒙古人能有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团结一心吗?
崇祯皇帝觉得没有!
就这种布局,哪怕是最喜欢微操的委座来了也要骂一句娘希匹,然后赶快组织他的中央军撤退来“保存实力”和准备“国际观瞻”了。
但是孙承宗这个傻缺就不想走,就要在这里硬打送人头。
让崇祯皇帝彻底“服了”。
可以说,杨镐和洪承畴是有能力但是被自己人坑,孙承宗就不一样了,他没有能力,还要专门无意间坑害自己人。
如果这里不是蒙古左翼,而是在万历时期对明朝较为恭顺,关系较为密切的右翼蒙古,那辽西走廊的突出部坚守还算有点意义。
既然孙承宗做不到前出广宁打击后金补给线,那么他自己的左翼整个几百公里长的纵深就全都是破绽。
尤其林丹汗为人处世,治理部族的能力是非常堪忧的,于是明军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不让这些破绽更加不忍直视,这条细长的突出部还必须派驻越来越多的重兵。
于是贪腐和低效像瘟疫一样蔓延。
孙承宗,以及后世很多为孙承宗说话的人,有一点并没有弄清楚,具体到战场技战术细节上,当时的明军究竟和后金部队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必须要弄清楚这一点,才知道王在晋的方案为什么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方案,而孙承宗则是犯下了弥天大祸。
实际上,对于军队来说,侧翼,组织度,是非常的重要和致命。
任何一个甲级战犯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孙承宗就是不知道。
小幅度的失败(如波兰人前期的试探性冲锋),并不会带来致命的后果,但组织度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暴露和延展我方侧翼,其后果则是毁灭性的,是不可挽回的。
在得到友邻绵亘战线保护或永备半永备工事保护的情况下,是经常出现以弱胜强,低组织度击退高组织度军队的情况的。
因为可以得到加成,可以凝聚住军心。
士兵,领主,军官,虽然表面是整体,但仍然是一个一个人,一个一个小团体。维持他们的组织度有很多种方式,赏罚分明了,恩威并重了,上升渠道了,吃饱穿暖了,身后银给的足了等等。
这些达不到的时候,短期内,士气,防御工事,友邻战线掩护和信任,都可以起到一定替代作用。
江阴八十一日守城的江阴人,如果拉到开阔地野战,暴露大量侧翼,能够挡得住八旗兵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啊。
真要去野战,分分钟崩溃啊。
但是守城战就可以坚守八十一天。
萨尔浒之后,朝廷损失大批精锐部队和中高层军官,为什么熊廷弼,贺世贤,柴国柱能够在第一次沈阳会战打退努尔哈赤?
他们当时手下的兵素质并不比杜松,刘綎,马林强。
靠的是熊廷弼周密侦查,紧密部署,靠贺世贤,柴国柱左右两翼精兵小胜八旗左右翼之后,再亲率中军直出正面与努尔哈赤对决。
虽未爆发大战,但却气势上压倒了八旗兵,努尔哈赤中军丢弃了几十面旗帜,几百幅盔甲盾牌,退去了。
这里有熊廷弼调度得当的缘故也有当时明军地势防御形态尚且完整,努尔哈赤无法通过深远纵深迂回来调动熊廷弼并不精锐的主力的缘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