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刚回到家,林远川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工作电脑。里面的邮箱堆满了未读信息。刚才老师跟他客套寒暄了一下以后,立马就暗示要赶紧把落下的工作补上,丝毫不管他的健康问题,对于他来说,只要林远川的脑子没事,手还能码字,那就往死了用。

林远川粗看了下导师发来的课题邮件,心里没有丝毫波澜。这种事,他早就见怪不怪了。导师依然是那个轻描淡写的语气,三两句话就把看似“重量级”的任务甩给了他。而这次的任务,毫无疑问又是蹭上了最新的科研热点——关于黑洞自旋的拓扑学研究。

他无奈地翻了翻邮件,课题内容写得冠冕堂皇,像是什么尖端科学突破的前奏,但林远川心里清楚得很。导师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术投机分子,哪里有热点就往哪里钻。前段时间龙国科学家通过观测M87星系中心黑洞,证实了其确实存在自旋现象,立刻引发全球轰动。导师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带着他的“研究团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公关团队,迅速跟风立项。

不过,这一切不过是包装而已。导师的套路林远川早已摸得透透的——把别人的已有成果稍作润色,添点虚头巴脑的噱头,包装成所谓的“创新性研究”,然后再高价卖给各种科研机构或学术期刊。说白了,就是蹭名声、蹭利益、蹭经费。尤其是龙国的科研成果,因为有政策支持,资金审批往往比别的方向更宽松,这更让导师乐得在这片领域游刃有余。

至于实验数据?呵,谁会在意呢?他们根本不需要真正的实验。导师的“黄金法则”是:结果倒推过程。只要有结论,过程完全可以捏造;只要过程足够“科学”,谁会质疑是否做过实验?结果不就是从过程来的嘛?既然有了结果和过程,那肯定做过实验吧?既然做了实验,资金不就应该批下来了吗?这样一来,学术报告、研究论文和经费申请便都天衣无缝。

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表面下,真正的“苦力”却是林远川这样的科研民工。他们才是需要从头到尾编造数据、完善模型、解释结论的执行者。实验数据?哪有时间和资金去搞真正的实验,导师会给吗?没有实验数据也无妨,润色一番不就有了?没有数学模型?编一个,没人真的会去验证。毕竟动用超级电脑运算要耗费大量的资源,难道真的会有人算吗?难道能用他笔记本的gtx690战术核显卡来算吗?

林远川心里苦笑,导师的这些套路,在学术圈里并不新鲜。但真正让他无奈的是,这种公然的学术造假却无人问责。国家的科研经费,纳税人的血汗钱,就在这样的伪创新、伪成果中悄无声息地流进了私人口袋。

关掉邮件,他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天边隐约还有几只飞鸟。他深吸了一口气,低头打开电脑,开始准备补充那些所谓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霍金-艾利斯视界的拓扑分析、自旋与霍金辐射的拓扑关系、高维拓扑黑洞新模型,这些看似深奥的课题,不过又是一次对空中楼阁的修饰。

“算了,谁让我现在是林远川呢?”他自嘲一笑,指尖敲击键盘,开始了今天的“学术表演”。

虽然穿越已有个把月,鸣人已经完全适应了林远川这副身体,但对于这种复杂的逻辑认知,林远川大脑里的东西还是没法完全内化到鸣人的灵魂中,鸣人“编写起来颇为吃力”,如同孩童对着新华字典写字一样,在林远川脑内翻翻找找。“天呐,怎么感觉到比打大筒木还难啊!”他下意识的抱怨道。

随着一次次从林远川的记忆中挖掘出有用的知识,鸣人渐渐发现,林远川并不是自己最初以为的那个普通甚至有些窝囊的年轻人。他对这些复杂理论的深入掌握和对学术的执着态度,让鸣人越来越佩服起这个年轻人。

林远川的记忆里充满了那些为课题废寝忘食的日子。他常常为了一个难题推翻重来,甚至几天几夜都守在电脑旁建模、计算。而他的这种韧性,正是鸣人所熟悉的、甚至无比欣赏的品质。尽管命运似乎总是与他作对,导师的剥削、工作的不顺、生活的艰难,都没能磨灭林远川对理论物理的热爱和坚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