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风云变幻中,怀义登场映日红。
权宜之计安天下,武皇心计似苍穹。
“传给……薛怀义!”这四个字如同平地惊雷,在金銮殿上炸响,霎时间,殿内仿佛凝固了,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让人难以呼吸。然后,如同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骤然掀起滔天巨浪,文武百官一片哗然,嗡嗡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金銮殿的庄严与肃穆。
“薛怀义?”有人不可置信地低语,这三个字在人群中传递,裹挟着震惊、疑惑和一丝嘲讽。
“那个薛怀义?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小人?”一位老臣难以置信地摇头,花白的胡须颤抖着,仿佛在表达内心的强烈不满。
“他何德何能,可以继承大统?”另一个官员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带着明显的质疑和愤怒。
“陛下……是不是弄错了?”有人壮着胆子小声嘀咕,却立刻被周围人狠狠地瞪了一眼,吓得赶紧闭上了嘴。
朝堂之上,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如同无数只受惊的鸟雀扑腾着翅膀,不安地鸣叫。官员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震惊,有的疑惑,有的愤怒,有的甚至带着一丝幸灾乐祸。
而风暴中心的薛怀义本人,更是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住了。他原本低着头,恨不得将自己缩进地缝里,生怕被武则天注意到。此刻,他却像一只被突然拎到聚光灯下的老鼠,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所遁形。
他茫然地抬起头,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焦距。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听,下意识地掏了掏耳朵,试图清除耳中的嗡鸣声。
“薛怀义?”他再次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名字,这一次,声音更加清晰,也更加刺耳。
他环顾四周,看到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都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如同利箭一般,刺得他浑身不舒服的。
他这才确信,自己没有听错,武则天说的,的确是他,那个不学无术,靠着溜须拍马,混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赖——薛怀义。
武则天神色不变,仿佛对殿下的骚动充耳不闻。她轻启朱唇,再次开口,声音依旧沉稳有力,如同黄钟大吕般在金銮殿上回荡:“薛卿年少有为,”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薛怀义,继续说道,“忠勇可嘉,”她又停顿了一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朕心甚慰。”
她略微停顿,目光转向殿下众人,语气变得更加威严,“突厥近日蠢蠢欲动,边关告急,”她语气加重,一字一顿地说道,“朕决定,”她的目光再次落在薛怀义身上,“封薛怀义为大将军,”她提高了音量,“领兵十万,”她语气坚定,“即日出征,”她目光如炬,“平定突厥!”
这番话一出,殿内的议论声更大了,如同炸开了锅一般。嗡嗡嗡的议论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片嘈杂的声浪,几乎要将金銮殿的穹顶掀翻。封一个无赖做大将军?还要让他领兵十万出征?这简直是儿戏!这是疯了!不少老臣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吹胡子瞪眼,却又不敢当面反驳武则天,只能用眼神互相交流,表达着心中的不满和愤懑。他们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仿佛在无声地询问:陛下这是怎么了?
李昭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须发皆白,此刻,他再也无法保持沉默,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他颤巍巍地拱手,向前迈了一小步,然后缓缓跪下,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陛下,”他顿了顿,看了一眼薛怀义,又看了看武则天,继续说道,“薛怀义虽…虽…忠勇,”他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心中却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但从未领过兵,”他语气加重,“恐难当大任啊!”他抬起头,目光恳切地望着武则天,“还望陛下三思!”
武则天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刀锋般扫过李昭德,语气中带着一丝寒意,又仿佛裹挟着万年寒冰:“李卿这是在质疑朕的决定?”
李昭德吓得一哆嗦,连忙跪倒在地,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面,不敢抬头:“臣不敢!臣只是担心国家安危,一片赤诚,还望陛下明鉴!”
“朕意已决,不必再议!”武则天语气强硬,不容置疑,每一个字都如同金石落地,掷地有声。她凤目扫视全场,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洞穿每个人的心思。她知道,朝中大臣对她宠幸薛怀义早已心生不满,暗流涌动,怨声载道。
但她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所有人,她才是大唐真正的主宰,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谁也无法阻拦!这江山是她打下的,这皇位是她坐的,这天下是她执掌的!她要立谁为将,谁敢置喙?她要谁领兵,谁敢阻挠?
这大唐的江山,她说了算!谁敢挑战她的权威,谁敢质疑她的决定,她定叫他后悔莫及!
退朝的钟声响起,沉闷而悠长,在金銮殿上回荡。群臣缓缓起身,鱼贯而出,脚步声杂乱而沉重,仿佛踩在每个人的心上。薛怀义被一群太监簇拥着,如同众星捧月般走出了金銮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