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张家父子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张母,从清水镇直接来到了武隆县。
按照张伟的意思,自己年纪大了,可以一个人去昭陵府参加院试了。
但这个想法张父张母都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让张父陪同张伟来昭陵府。
中午时分,张伟等五人及随从人员在提前约定好的武隆码头碰头了,张伟一看,付同程和李二的父亲也都来了。
想想也是,这个世道虽然还算太平,但一般人都不放心让自己家十五六岁的儿子一个人出远门。
几人碰头后各自买票上船。
上船后,五人才开始相互介绍起来,隔壁大水镇的两位童生一人姓王名然,十七八岁,一人姓赵名直,二十出头。
王然的穿着看起来明显比普通人要好很多,他的随从也是叫他少爷。
赵直看起来就和张伟等三人在一个层次了,他的随从叫他二哥。
当张伟等三人介绍陪同自己来的都是自己父亲后,王然惊讶的说:“那你们不是把自己的父亲当书童吗?”
书童一般都是家奴,说张伟几人用父亲作书童,几人听了这话都感到很不舒服。
付同程冷冷的说到:“我们没有书童,我们父亲只是来陪同我们考试的。王少爷想错了。”
书童在清水镇这种偏远贫困的小镇极为少见,张伟等人知道的只有方大同方公子拥有书童。
要知道大夏朝开国这六十年来严禁刻意蓄奴,再加上现在处在国力上升期,民众生活整体还算过的去,因此卖儿卖女之事很少见。
普通地主一般要雇人也多是以长工/短工的形式,像书童这种家奴一般地主都用不起。
赵直听到双方言语,赶紧插话道:“王然老弟,我早就跟你说过了,我们普通人家哪里用得起书童,平时都是自己处理杂事,考试时才请家里人来帮忙一下。像我第一次参加考试时也是家父陪同的,现几年家父年老才让堂弟来帮忙。”
赵直继续打圆场:“几位莫怪,王兄弟心直口快,不是故意的。”
王然这时也反应过来了,对着众人一通道歉。
张伟等人见其态度也不好再说什么。
王然的态度最多算富贵人家用书童习惯了,一时说顺嘴了,张伟等人心里不舒服也不好再追究了。
不过双方也都沉默了起来。
张伟看着这昭水河,感受着不同的地方风情。
大概过了两个时辰,行船到了下一站武冈后,船就停靠在武冈县不走了。
等明天早上再继续航行去昭陵府。
之所以从武隆到昭陵走陆路只要一天就能到,而走水路要两天就是这个原因。
晚上停靠在码头休息时,一行人实在无聊又聚在一起聊起天来。
王然这时候献宝似的说:“你们知道吗,本次主持院试的学台陈是陈大人是辽东人,今年刚升上来的。到任后除了长沙府的院试,第一站就到我们昭陵府来主持。”
赵直说道:“这是听你舅说的吧,有没有更仔细点的信息,陈学台喜欢什么文风,有没有出过文集之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