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以西,秦岭山脉,首阳山,孤竹国,乃周朝附属的一个小国,商周牧野大战时,朝歌两位隐世大贤伯夷和叔齐,在绝龙岭商周国界线上必经之道上手执武王的战马,以残躯之身意图阻止武王伐纣——
“身为臣子,你不思报国,那有臣伐君之理!”
这时南宫适、武吉等人将其拖入路边一旁,伯夷叔齐大呼道:“此乃不忠不义也,就算你们夺得了天下,我伯夷叔齐死是商朝的鬼,终身不侍周主、终身不食周栗,武王听到两人所言,心中虽有不忍,但伐纣大业已成定局,无法更改。
他派人给伯夷、叔齐送去粮食,并传话道:“两位义士忠心可鉴,然商朝气数已尽,大周当兴。望二位保重身体,勿作执念。”
伯夷、叔齐拒绝了武王的好意,采薇而食,最终在首阳山下建立了孤竹国……
在那悠远而苍茫的历史长河中,周与商,两个王朝的更迭,不仅是一场权力的交替,更是文化与信仰的深刻碰撞。忽有一日,首阳山脚下,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周民们神色紧张,带来了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在首阳山深处,发现了两位形迹可疑之人,其身份,疑为已覆灭的商朝遗老,更甚者,有奸细之嫌。这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正值此时,太颠、南宫适、闳夭、辛甲四位重臣,恰好在市集巡查,他们是周武王麾下的得力干将,以忠诚与智勇着称。闻此异闻,四人相视一眼,无需多言,便已明了彼此心中的紧迫与责任感。他们立刻放下手头事务,策马扬鞭,直奔首阳山而去,誓要查清真相,以安民心,稳社稷。
山路蜿蜒,林木葱郁,四人穿过密林,终于在一片开阔地见到了那两位传说中的“神秘人”。他们衣着简朴,面容清癯,正低头专注地采摘着地上的野菜,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们无关。这一幕,与周围紧张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心生疑惑:这二人,果真是商朝余孽,意图不轨吗?
南宫适,性情直率,怒火中烧,他大步上前,声音中带着几分质问与讽刺:“原来是你二人!昔日誓言旦旦,终身不食周粟,以表忠贞于商。如今,这山中的野菜,哪一样不隶属于我大周疆土?你们的行为,岂不是自相矛盾,可笑至极!”言辞犀利,直指要害,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
面对南宫适的指责,那二人身形微颤,面露愧色,却也未加辩解,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份来自昔日同僚的指责与误解。他们的沉默,更像是一种无言的抗争,对过往忠诚的坚守,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妥协。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辛甲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打破了沉默:“二位先生,此又是何苦呢?昔日,我们同朝为臣,虽各为其主,但那份同袍之情,岂能轻易割舍?如今商已亡,周室兴,天下大势,非人力所能逆转。二位若肯放下过往,或可寻得新生之路,何必如此固执,自苦于山林之间?”
辛甲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既表达了对旧日同僚的关怀与理解,也透露出对时局变迁的深刻洞察。他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沉思。是啊,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坚持与信仰,究竟能否抵挡住时代的车轮?那些关于忠诚与背叛、理想与现实的抉择,又该如何衡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