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期的记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迅速流逝,而亲人的存在,能补足这一部分空缺。
随着姑姑的缓缓讲述,那一段早已经模糊掉了的记忆,渐渐地浮现在了眼前,而他不曾知道的事情,也被重现了出来。
在王东升的回忆中,自己很小很小的时候,有相当一段时间,是见不到父亲的。
那时候一直是母亲带着他,而母亲忙不过来的时候,自己就会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去住,渐渐地,同年记忆中更多的,也就成了爷爷奶奶的身影。
而当父亲重新出现在自己的记忆中之后,没多久,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大了生涯。
王东升终于知晓,那就是父亲为私企而去外地住寨,也就是常驻当地开拓市场的时期。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父亲曾接到过好几个南方老板的橄榄枝,对方想要将他挖走,可父亲却从未答应过。
那是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南方繁荣的建材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地板地砖制造需求,而父亲所服务的企业,其主营业务就是从事生产、运输鹅卵石的工作。
市场广袤,业务量巨大,父亲被当时的初中同学委托,以销售的身份常驻南方,开拓市场,也维护客户。
那段日子,父亲走过了很多地方,待过威海,也待过珠海,去过潮州,也去过福州,整日的工作就是与各式各样的老板打交道,只要对方下单,自己就能获得一笔基础工资之外的丰厚收入。
在姑姑口中,父亲的工作能力很强,甚至可以说是卓越。
某一个城市,在父亲过去之前,初中同学公司的销售额,每年只有十万,而父亲前往之后,让该公司在当地的年销售额,达成了十几倍的增长。
那是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一百万,着实值钱。
彼时的父亲,哪怕受到了邀请,也感受到了前后几位老板的真诚,却在犹豫再三之后拒绝了。
那时候的他,已经成家立业,不想过于折腾自己的人生,毕竟若是真的在南方留下来,老婆孩子都要接过去,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南北方差异,是一个难以磨灭的事实,父亲不想妻子失去稳定的工作,更担心儿子无法适应陌生的南方。
但更重要的是,他想要留在顺城,侍奉在二老的身边。
哪怕那时候的父亲是年轻的,可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东北男人,他仍想着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已经结婚的姑姑到底还是老丁家的儿媳妇,只靠着姑姑一人照顾父母,到底还是有些困难的。
于是,他最终选择了回到顺城,却不成想,很快就被初中同学晃了一个踉跄。
“要我说啊,我那个哥,就是拧巴,当时走了多好?也不吃亏,说不定现在早发财了。”
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姑姑的口中带着些许埋怨,但更多的,其实是释然。
最亲的亲人在身边,终究是好的,或许此时的她也想到了,远嫁来到顺城的徐慧,多年来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更难以长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
听得姑姑讲完这一切,王东升没有反驳,没有像过去一般,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思维去解释、去反驳、去试图让长辈理解自己的想法,而只是扯过椅子坐下来,认真地看着姑姑的眼睛,轻声说道:
“姑,你放心,我都是想好了的,以后都有打算,不会让你们担心的。”
姑姑怔了怔,而后点了点头:“行,你自己想好了,就行,你呀,一直是比你爸有主意。”
听见这话,王东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晚上回到家,他没有透露自己与姑姑说过的话,仿佛无事发生一般,表现得和往常一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