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制瓷器工坊,发现外面被护卫严格封锁,见到刘少康立刻行礼,让开道路,这些护卫正是新安排的亲卫营士兵。
“老家伙搞什么,这么紧张。”
刘少康知道是为什么,刚进工坊,就见李明哲激动的迎上来。
“大都督,成了,成了……”
刘少康立刻见到的成品,就见三套白色瓷碗摆放在一起,这是纯白,没有上彩,其中一套格外明显。
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比牛奶白,比玻璃透,这是世人对骨瓷的评价。
眼前白瓷的确称得上这些形容词,放在那里,高贵典雅,让人无法移开眼球。
骨瓷自诞生起就是高贵优雅的象征,在没有各种眼花缭乱工艺品的古代,这种东西是皇室和贵族追逐的珍玩,价格堪比宝石。
“真是造化神奇,如果不是亲自制作,打死也不相信牲畜骨头也能做出如此珍品瓷器。”林应激动的手都发抖,做了一辈子瓷器,出过一些珍品,可没有一件能达到眼前这骨瓷。
刘少康因为前世见过很多精品,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只知道很漂亮,入手很轻。
“大都督,三种骨头牛骨最好,出的都是珍品,羊骨次之,乃是上品,猪骨最差,为中品。”林应说的是和陶瓷对比的结果。
有了对比就有了价格,尤其珍品,怎么也值几千两银子。
“不知道废品率多少?”刘少康问道。
林应答道:“约七成左右,再去除瑕疵品,还不到一成。”
刘少康并未觉得林应手艺差,要知道这是第一次烧骨瓷,肯定摸不准这东西需要的火候,后世的配方放在这个时代未必准确,能出成品就是天幸了。
“这也足够了,以后牛骨瓷只烧每月只烧五次,其他按照原料来。”
好东西不能无限制的生产,否则就会贬值。
卖的时候也是,要少放量,物以稀为贵,这样才能体现其价值。
“是,一切听从大都督安排。”
接下来刘少康开始对骨瓷制作提意见,基本上以成套餐具为主,这是面对西方客户,对于东方客户以花瓶、茶杯和酒杯为主,釉色为蓝,灰,黄,棕为主,不用满彩,一定要突出骨瓷的透光性。
离开时刘少康选了两只上品碗,自己留了一只,给了李明哲一只。
李明哲身为师爷却身兼数职,而且做的都非常不错,让刘少康轻松不少,这样的人才可要牢牢笼在身边。笼络人心无非就是金钱,女人和地位,用利益捆绑,这种赏赐可以增加人的忠诚度。
骨瓷搞定,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吸金的贸易品。
为了加快赚钱速度,玻璃也开始试制。
不过玻璃是从零开始,东方世界能烧制琉璃,与玻璃是两个性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