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庄严的谨身殿内,朱允炆端坐于龙椅之上,面容沉稳,目光如炬,此刻他已经做好了当一个好皇帝的准备。
他身着一袭龙袍,金色丝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无上的威严与尊贵,犹如一位真正的帝王。
从孝陵祭祖归来,朱允炆便来到了这里,这座宫殿曾是朱元璋最钟爱的办公之地。
自从被立为太孙之后,这里也成为了朱允炆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每当他坐在这里,都能感受到祖父的气息,仿佛能听到祖父的教诲在耳边回荡。
或许在父亲朱标在世的时候,朱允炆对朱元璋的印象总是模糊而遥远的。
每次见到祖父,都是他那帝王威严的煌煌大气,让自己只能战战兢兢地仰望,然而,朱标的逝去改变了这一切。
在灵堂的那夜,朱允炆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朱元璋,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失去最爱的儿子后的那种悲伤和无奈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
一夜之间,朱元璋的白发丛生,那一直挺直的背脊也变得些许佝偻。
朱允炆这才明白,这位开创大明江山的强人,不仅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痛苦的老人。
人生起伏悲喜无常,那夜,他就是那个失去儿子的无助老人,让人心疼不已。
在灵堂中,朱元璋看到了自己身边的幼弟朱允炆,那年轻的脸庞让他想起了自己逝去的儿子。
他用那粗糙的老手,轻抚着朱允炆的脸庞,喃喃而语,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很多。
他说了从前、说了过往、也说了将来,然后重重地拍着朱允炆的肩膀,寄托着对这个孙子的深厚期望。
之后,朱允炆被封为皇太孙,成为了这个偌大王朝的实际继承人。
一个稚嫩的少年,肩负起了大明王朝的未来重任。
从那一刻起,朱元璋开始带着一丝丝的不耐其烦,悉心教导着这个未来的君主。他总是感觉时间紧迫,要抓紧每一刻教导朱允炆。
同时,国朝的奏章每天堆积如山地放在御案上,朱元璋需要天天挑灯批改。
从那时起,他仿佛不知疲倦一般,每次不是教导朱允炆,就是在处理国事。直到他倒下的那一刻,心中仍然念念不忘的是大明江山的未来。
“允炆,你要记住,为君之道,首在明理。”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直达朱允炆的心灵深处。他坐在龙椅上,手中把玩着一份奏章,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朱允炆恭敬地站在御案边,聆听着祖父的教诲。朱元璋指着奏章上的字句,一一解析其中的含义和背后的深意。
他告诉朱允炆,处理奏章不仅是审阅文字那么简单,更是洞察人心、体察民情的过程。
每一份奏章都代表着臣民的诉求和期待,作为君王必须用心去感受、去理解。
“你要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奏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你要用心去揣摩、去分辨真伪,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除了处理奏章之外,朱元璋还教导朱允炆如何管理国家、如何用人、如何制定政策。
他告诉朱允炆,为君者必须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稳固江山。
在朱元璋的悉心教导下,朱允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决断力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