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进门时,有议事的官员正捧着册子要出去,见了她,匆匆行了礼便错身出去了。
枢密院的堂室也跟这个衙门一样的调性,一张宽大的乌木案桌,放了一圈乌木凳,没有多余的装饰,一砖一木都透着沉郁肃穆。
常念朝上座的人望了一眼,天不好,屋里即使点了灯,看起来也昏昏然然。
那人拢在半明半暗中,看不清表情,让人有种烟雾缭绕的错觉。
济王看见她进来,站起身却不走近。
如同昨晚上一样,负手站定,就那么淡漠地看着她走进来。
没几个人敢这样盯着她看,所以她实在不喜欢他这种眼神。
不知道为何,在他面前,常念总觉得缺了分底气,大概同样是官,人家是真刀真枪杀出的军功,而他们,是营营不休地钻营得来的。
她心里不痛快,面上却笑得温婉,走近了才向上拱手,“微臣见过济王殿下。”
李洵舟伸手让座,一开口倒没有看上去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叫顾大人多跑一趟,实在对不住。”
常念等他坐下,自己也落了坐,“殿下客气,打扰殿下议事,臣实在是万分惶恐。”
李洵舟勾了勾唇角,没再客套,接过杂役递上的茶,抬手指示意侍立的差役都退下,又朝俯身在侧的江望低声嘱咐了几句,这才抬手向常念让了让,“顾大人喝茶。”
那股子不紧不慢的劲头,看了让人心焦。
他不开口问她为什么来,常念只能自己说,“想必殿下已经知道微臣来的用意……”
他侧过脸,一脸疑惑,“哦?本王还真不知道。”
常念暗骂他装蒜,面上仍旧和颜悦色,“昨日殿下离开后,刘德胜越发疯癫,口里一直喊什么’暖儿’。”
见他毫无反应,她有些气闷,索性开门见山,“微臣想问,这个小暖,是否和蕙贵妃有关?”
济王抬眼看她,眼里闪过惊异,却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以前听人说清戎司手眼通天,本王只当是那些人做了亏心事,心虚罢了,如今看来,顾大人才思敏锐,果然是天生做官的料。”
常念不想和他掰扯自己到底是不是当官的料,她只想证实自己的猜想究竟是否属实,正要再问,济王却自己开了口。
“当年母妃病逝,宫里妃子大都不愿将我收养入宫,还是蕙贵妃主动求父皇留养我,我才得以进了善宁宫。”
后宫妃子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轻易过继孩子,怕压了自己孩子的福气。其实说白了,隔着肚皮隔着心,就是怕养不熟罢了,况且济王那时已经九岁。
常念不知道他为何提起这个,还是点了点头,“据微臣所知,殿下进善宁宫时,蕙贵妃身边的三皇子已经十二岁,还年长殿下三岁,皇上因此觉得她温蕙宅心,特升为贵妃,封号为“蕙”。”
后宫是另一个硝烟场,谁不想在硝烟里突出重围呢?
说起来蕙贵妃才是那个聪明人,比起那些真真假假的玄学,还是位分来得更实在 。
济王起身踱到窗边,天上飘起细细密密的碎雨,迷迷滂滂的水气如同在空气里铺陈了一条薄纱。
也是一样的天气,他躲在箱柜中,恐惧地看着刘德胜将头埋在蕙贵妃两腿间,大气也不敢出。
“这世上的人总以为能藏住秘密”,他复踱回去,看着她笑了笑,眼里却是无波的海,漾着凛凛的寒光,“你知道,刘德胜怎么叫惠妃娘娘吗?”
看她渐渐变了脸色,才笑着说道:“对,就是顾大人想的那样,暖儿,那是慧贵妃的闺名,本王入了善宁宫后,曾在暗地里听了无数次。”
尽管有所准备,常念还是吃了一惊。
刘德胜入东宫十二年,她曾详细查过他的行踪,并未见和东宫以外的人有牵扯,所以对他以前的事并未深究过,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段。
若他和蕙贵妃有这层关系,难不成太子一案,还有其他牵扯?
她稳了稳心神,斟酌着问道:“殿下的意思是,太子是受人挑唆吗?”
济王没回答她的问题,侧过脸看她,一脸玩味,“怎么?顾大人怕牵涉清戎司?”
常念混迹官场多年,越是心慌,面上越平静,她淡淡一笑,“太子一案由清戎司全权办理,出了任何纰漏自然是由微臣承担,但太子毒杀祁王是事实,即便是受有心之人利用,也难掩其毒杀亲叔父的罪行,想来清戎司并无失职。”
他看着她一副不肯认输的模样,不由挑了挑眉,“太子一案和其他人有没有关系,本王没有证据,自然也不敢妄下定论,但清戎司替皇上办事,是皇上的耳目,一个太监竟敢和妃子有勾连,顾大人竟没半点察觉,不知道这算不算失职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