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孙林、辛玥和陶旺等党员的加入,赵骥动议把原来的四明山游击队党小组改组为支部。
按照组织程序,赵骥众望所归当选支部书记,并任游击队长,杜斌彬被选为副书记,任游击队教导员。
整个游击队同时整编为三个班,包括两个步兵班和一个火力班。
步兵班每班十人,其中老兵四人(包括班长)、新兵六人,分别由曹路和陶旺担任班长,每班配备六支53式骑步枪、二十枚手榴弹,武器不足的部分只能暂时由梭镖替代。
火力班则全部由老兵构成,负责操作53式轻机枪和54式高射机枪,由刘焕担任班长。
另外,张诗阳和孙林、辛玥三人则负责配合杜斌彬开展宣传、文书和发动群众等偏文职类的工作。
“我在龙游时得到消息,我们十军团的突围部队已经改编为新的挺进师进入浙西南一带了,目前浙江各地的保安团都在向那边集结,准备要集中军力组织围剿”。
赵骥在支部会议上通报了目前的形势,然后提出对下一步行动的意见:“我们四明山游击队虽然才刚组建,还没有形成战斗力,可眼下也等不了我们慢慢训练了,我建议以战代练,尽量为主力部队分担一些压力”。
在座众人一听顿时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替主力部队分担压力当然义不容辞,但以四明山游击队目前的实力自保尚且勉强,如果下山出动出击的话,简直和以卵击石没什么区别。
“我的意思是先争取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山区附近的村子进行扩红,在获得稳定的物资和兵源补充点以后,再利用浙东县城兵力空虚的机会视情况发起进攻”。
杜斌彬听赵骥如此解释,当即赞同道:“我觉得赵骥同志的这个意见很好,浙东是蒋匪的老巢,只要我们能在这边闹出动静,他们多少都会抽调些兵力回援的”。
其余人也觉得这个主意很妥当,纷纷举手表示同意,最终决定由火力班留守山区,然后出动两个步兵班配合杜斌彬、张诗阳四人进村发动群众发展新的根据地。
有了梁辉村的工作经验,这次的工作相较顺利了许多,在游击队的武力震慑下,附近十余个村子的清乡队很快就被缴械解散。
失去武力保护的地主劣绅们不得不暂时屈从于游击队的各项改革政策,被迫让出了原先被垄断的土地、牲畜、工坊等生产资料。
利益受损的地主们当然不甘心,纷纷私下透过各种关系向所在的余姚县政府施压要求出兵“剿匪”。
余姚县长被吵得头都大了,他自然不愿意治下出问题,可县保安队已经在雷浩的带领下前往浙西南了,身为县长的他无兵可派,只能一边尽量安抚一边强行把这事儿给压了下来,只推说等保安队返回后一定第一时间出兵。
在余姚县的“坐视”下,游击队很快就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但苦于缺乏枪支,赵骥为了保持原有队伍的战斗力,没有把这些新兵混编进来,而是每村单独地编组了一支只装备了冷兵器的十人民兵小队。
其实这也是井冈山根据地创立初期的队伍编组经验,就是保留一支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作为战斗时的箭头,让新扩编的冷兵器队伍只担负后勤、佯攻、追击等辅助作用,等到取得胜利、获得缴获后再扩充主力部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简单训练后,就到了原定攻打县城的时间了,但赵骥却在这时候犹豫了起来:新兵的训练时间太短了,而且浙东不比井冈山地区,这里的老百姓虽然也过得苦,但还没到要揭竿而起的地步。
赵骥最担心的就是新兵的战斗意志可能不如井冈山地区百姓那么坚决。
战斗在即,最怕的就是军事主官决心动摇,赵骥生怕自己影响到军心士气,不敢把心中的想法告诉别人,结果心中愈发郁闷不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