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立航和吴林在乡村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然而,新的挑战和难题也接踵而至。
他们发现,虽然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乡村的部分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但要让这些文化真正深入人心,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还需要从教育入手。
于是,他们决定在村里的学校开设专门的乡村文化课程。然而,这一想法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阻力。学校的师资力量原本就薄弱,很难抽出专门的老师来教授这门课程。而且,对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家也没有明确的思路。
叶立航和吴林没有退缩,他们一方面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争取调配专业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自己深入研究乡村文化,编写教材,设计教学方案。
经过努力,课程终于开设起来,但学生们的兴趣却不高。他们习惯了传统的学科教育,对于乡村文化这种看似“古老”的东西,觉得枯燥无味。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叶立航和吴林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他们带着学生走进古建筑,亲身体验修复工作;邀请手工艺人到学校进行现场展示和教学;举办乡村文化知识竞赛等等。
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对乡村文化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家长们对这门课程存在误解,认为会影响学生的主科学习成绩,不支持孩子参与。
吴林和叶立航挨家挨户地去家访,向家长们解释乡村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展示学生们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成长。经过耐心的沟通,大部分家长的态度有所转变,但仍有一些家长坚决反对。
与此同时,他们在文化传承中还面临着资金的持续紧张。之前的修复工作、活动组织已经耗费了大量资金,而后续的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活动举办等都需要更多的投入。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们尝试申请各种文化保护和教育基金,但审批流程漫长,且获批的资金有限。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在村里举办文化义卖活动,出售村民制作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
然而,义卖活动的筹备并不顺利。场地的选择、物品的准备、宣传的推广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而且,由于乡村地理位置偏远,知名度低,吸引到的游客和买家有限。
在义卖活动当天,天气不佳,前来参与的人比预期的少很多。但叶立航和吴林没有放弃,他们亲自向每一个前来的人介绍产品,讲述背后的文化故事。
经过一天的努力,义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离所需的资金还有很大差距。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叶立航和吴林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时间的劳累让他们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吴林经常感到头晕,叶立航的胃病也反复发作。
但他们没有时间去休息和治疗,仍然坚持在工作一线。他们的家人和朋友都为他们的身体担忧,劝他们放缓脚步,但他们深知乡村文化传承不能等待。
此时,村里的一些传统习俗也因为年轻人的外出和时代的变迁而逐渐被遗忘。叶立航和吴林决定重新恢复和弘扬这些传统习俗,但在组织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
比如,一些传统习俗需要特定的场地和道具,但村里已经没有了相关的设施和物品。他们四处寻找,甚至到其他村庄去借。
而且,由于年轻人对这些习俗不熟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面临人员短缺的问题。
叶立航和吴林亲自去动员年轻人,向他们讲解传统习俗的内涵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责任感。
经过不懈的努力,一些传统习俗终于得以恢复,但在传承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其原汁原味,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了他们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坎坷,但叶立航和吴林坚信,只要他们不放弃,乡村文化一定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承和发展。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