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为了这个十年计划,李青松首先改变的是现在的供电模式。

现在的供电模式,是哪里需要电的,电不够用,就专门造一台发电机出来为其供电。

但这种模式效率很低,不好协调,浪费较大。

于是李青松便从底层对其进行了改革。

他生产出了一些电线,将各用电端和供电端全部连接了起来。

如此,一个初始简陋版的“电网”便形成了。

从此刻开始,发电机只需要向电网供电即可,高炉、工厂、种植基地只需要向电网取电即可。

而李青松只需要监控电网电压,依据其变化随时调高或者调低发电机的出力即可。

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个,那便是可以极为方便的扩展,随时可以接入新的发电机,也随时可以接入新的用电设备,如此便为后续扩展留出了余量。

现有的三台发电机被他全部集中到了能源工业区,从此,那辆拖拉机只向这里运送氧矿和托林矿即可,无需再跑来跑去。

那座高炉则被移动到了冶金工业区。未来,这里还会有更多的高炉建造,可以冶炼更多种矿产。

矿产也无需再分头运送,只需要向冶金工业区运送即可。

金属加工工业同样如此。那些机器全都被集中到了一起,冶金工业区生产出的金属同样可以集中运送到这里。

除此之外还有化工工业区,当然,此刻这里还空无一物。

以及刚刚有了点雏形的玻璃制品工业区,等等。

搭建这个框架用去了李青松一个多月的时间。

此刻,看着仍旧简陋,仍旧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的这些工业设施,李青松心中却有了一种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感觉。

因为他知道,自己接下来所需要做的只剩下不断的填充此刻这幅“骨架”。只要自己不断的填充下去,它总归会丰满起来,进而由量变产生质变。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李青松制造了第二和第三辆拖拉机,制造了更大一个型号的发电机,且首次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了这条峡谷之外。

在那处距离最近的露天铁矿那里,李青松首次安排了一名常驻人员,固定呆在那里采集矿产并装在车斗里。

等拖拉机来了后,直接放下空斗,将满载的车斗拉走即可。

这一年,他麾下的人口数量也提升到了47人。

第二年时候,李青松麾下的金属加工厂数量提升到了16座,能生产更多类型的零件,且精度更高。

同时,第一座化工厂诞生。在这里,李青松开始配置一些简单的化工原料,譬如三酸两碱之类。

当然,一开始时候,设备简陋,产量很低,且大部分依赖手工作业。

但没关系,后续慢慢迭代就是。

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到了第六年开年时候,李青松麾下人口提升到了87人,二号种植基地首次具备了全功率开启的能力。

不过现阶段他当然不会这么做。

生产那么多粮食干嘛,又吃不完,不如将人口投入到工业发展中去。

第七年时候,第一例死亡案例出现。

一名克隆体辐射病发病,治疗无效后被李青松销毁。于是他麾下的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从97人变成了96人。

同年,又有一名克隆体遭遇冶金炉故障,不幸死亡,人口再度减少一人。

再之后,第一座钢铁结构的全封闭厂房出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