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我们改变不了我们所处的环境,这是一个五浊恶世的污泥。但是,你用什么方法去面对它——你是用牡丹花来面对污泥,你是用玫瑰花来面对污泥,还是用莲花来面对污泥,这个就看出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了。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越早启动一念心性,对我们是越有利的。你不断地思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么这个时候,那叫一个顺逆皆方便。那人生就不是无常无我了,那人生就很有价值了,每一件事情对你都有意义。如果你能够操作《法华经》,那每一件事情对你都有正面的意义了,无论顺境逆境:顺境增长我的信心,我感谢三宝的加被;逆境让我更加的强壮,让我的心性的力量更加的坚定。

我们改变不了人生的业力跟妄想,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方法,把这种负面的力量转成正面的能量。这个就是本经的修行方法,就是莲花式的修学。面对因缘所生法留下的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先启动你的真如本性,再来处理。就是先把莲花启动起来,再来面对污泥。这个就是本经的修行方法。如果你不去启动莲花,那你就是本来无一物,你到处惹尘埃。惹完尘埃以后再来擦,来不及了!那时候来时时勤拂拭,那你一辈子就没完没了了。先去惹尘埃,然后再去拜忏,拜完忏以后出来再惹尘埃,那你这个修行就不知道修到什么时候了。

所以,我们的确是要有方法。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三界的业力跟妄想的时候,我们先把莲花启动起来。这个时候,破妄显真一次完成。站在真实的角度来面对虚妄,这个就是本经的修学。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妙法用莲花来作譬喻,是这个概念。

好,这是对经题的一个简单解释。

乙二、别解 分二:丙一、妙法;丙二、莲华

我们看它的别明,个别说明。

这个妙法跟莲花,前面是从观念上来说明,这以下是从本经的内涵来说。

丙一、妙法。

本经在解释妙法是怎么个情况呢?

本经所强调的莲花式修学,它总共有二十八品。二十八品我们切成两块:

第一个,前面十四品,叫做“开显佛慧”,什么是佛陀的智慧。

诸位!你现在就要学佛陀的智慧了,不是说你等到成佛才学。你说我以后才学,那你就永远不会成佛了。先有智慧才有功德,这个是一个因地。就是说,我们现在就必须要站在佛陀的一个水平来修学,所谓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当然我们后面会说,强调一心三观,观照我们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是开显佛慧。从初品到第十四的安乐行品,是广泛地讲到佛陀的智慧。什么是佛陀的智慧?佛陀会详细地说明。

佛陀说,我以前跟你们讲的都是满足你们的需要。你遇到痛苦了,佛陀告诉你:如是因,如是果,深信业果;你再好一点,无常无我。这都不是佛陀的智慧。那叫做逗会他意,那叫应机说法。就是你想干什么,你心中有什么需求,佛陀满足你,这可不是佛陀的智慧。那么什么是佛陀的智慧?本经会详细地说明。

第二个,佛陀的功德。

我们一般的认知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出生在净饭王家,然后就结婚、就出家,出家以后就开始成道,最后转法轮、入涅盘。难道就这样子吗?那什么是佛陀真实的功德?

从佛慧来说,天台智者大师先分成迹门跟本门。迹门就是佛陀一期的应化身。从这一期应化身我们看到什么呢?看到佛陀在本经开权显实,显一佛乘之因。“权”就是方便法门,“实”就是真实的功德。方便法门当然主要是空性的智慧了,不管是无常空还是因缘空,都是方便法。从智慧里面,我们当然就成就我们的因地。

那么从果地的功德,“约本门,开迹显本”。从佛陀这种长久的法报二身的功德来看,开迹——打开一期应化身的方便,而彰显这种常住的法身的功德,显一佛乘之果。当然,这个本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普门品>。看看佛陀那种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功德,你才知道,佛陀不是只有丈六的比丘相而已。

那么这样讲,这个妙法有两块:前面十四品,讲佛慧;后面十四品,赞叹佛德。

所以,《法华经》其实已经没有众生的味道在里面了。我们注意看,《法华经》跟《华严经》是比较特别的,就是直接契入佛法界了。只是说《华严经》契入的是佛陀的果地功德,所以我们上不去;《法华经》它也给你一个台阶,它先讲成佛的因地,再讲成佛的功德。所以它一佛乘的因跟果,给我们一个台阶上。

丙二、莲华。

在本经,在开显佛慧跟佛德的时候,其实佛陀都是有三个阶段,本经的结构有三阶段。

天台宗以这个莲花的成长过程为喻。就是说,佛陀想要在我们的心中成就一个莲子,这个莲子就是佛的功德。佛陀看我们这个小孩子一天到晚玩,他想把功德送给我们,但是我们没办法接受。因为我们一个苦恼众生,长时间在外面奔忙,我们对佛的功德不可能生起好乐,我们一开始要的是寂静。因为业力妄想弄得你非常地“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所以佛陀必须怎么样呢?佛陀必须要分阶段。如果佛陀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给你,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接受,很多人可能因此就学外道。

所以佛陀知道,说,如果我一开始就告诉你成佛之道,而没有告诉你很多选择:哦,还有人天的因果可以选择,你可以到极乐世界去走一走,你也可以到二乘的涅盘。也就是说,如果佛陀不开五乘的选择性,如果佛陀出世以后说,学佛只有一条路,跟着我的脚步走,要不然你就别走,我相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学外道。佛陀看这样不行,所以怎么样?“为莲故华。”欸,咱们不着急,不着急要莲子,先种一朵莲花,因为莲花很漂亮,先种莲花。然后,欸,“华开莲现。”你一开始重点是在莲花,没想到莲花一出现的时候给你一个非常大的惊喜,竟然里面有莲子!最后“华落莲成”。

其实,莲花只是个过渡,佛陀说法的真正目的是莲子。那这样子,佛陀为什么一开始不给你莲子呢?因为要有莲花的过程。凡夫的成长是要有过程的。这是智者大师的观念。就是说,佛陀讲《法华经》的意思是,如果落实到佛陀的智慧,佛陀其实很想把他所有的智慧送给你——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但是我们的心是二分法,我们有所得心。一般人很难中道,你要么有,要么空,你说谁能够空有无碍呢?不可能。所以佛陀说,那与其这样,先讲空观吧,反正凡夫无量劫来,在有相的因缘分别太久了。治乱世用重典,所以为实施权。

我相信,所有的学佛人,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第一个学佛一定是从业果开始学起,深信业果。慢慢觉得说,欸,我老是断恶修善,然后来生享受快乐果报,这不是办法。因为快乐会让你产生放逸,放逸以后你又造业,又开始痛苦;痛苦以后起惭愧心,又开始断恶修善;断恶修善福报变大之后又开始放逸……所以,人生追求快乐,这个不是办法,因为后遗症太大。所以你开始修空观,那干脆快乐也放弃吧。所以我们从一开始离苦得乐的概念,提升到——原来人生不能追求快乐,人生要追求寂静。就是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因为追求快乐会伤害你。你追求快乐,等到快乐出现的时候你一定会放逸,那你就把第三生给毁了。

所以,我们的思想是要次第成长的。我们一开始追求快乐,后来发觉不对,对我们凡夫来说快乐会诱惑我们,所以我们开始明白,哦,原来要追求寂静。所以我们开始把所有的善业,不是回向到人天果报,不求人天果报,而是回向到极乐世界无漏的功德。因为快乐一旦落入因缘所生法,那就糟糕了!那就“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

所以,佛陀在带我们的时候,是把真实的东西先收起来,为实施权。佛陀是step by step(一步一步地),先把这个业果的思想、空性的方法丢出来,让你踏出第一步。等到法华会上,你对空性的思想里也绕了一圈了,佛陀告诉你:这个是我的方便法门!佛陀哪是只有空性呢?如果佛法只是修空观,那佛陀的万德庄严,这些所谓的无量的功德: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那这个功德庄严摆在哪里呢?佛法空观只是一个方便,只是破妄。佛法的真实义在妙有。所以佛陀开始开权显实了,把方便门打开,开显一念心性的功德。其实佛陀重点是要开显真实的功德。

到了第三个,废权立实。当你证得初地以后,那你就不要修《法华经》了。诸位!《法华经》是给凡夫修的。你真正证得初地,你就直攻《华严经》了。那就废权立实。你的人生就没有“破妄”这两个字了,你的人生只有不断地开显功德了。当你离开三界以后,你的工作完成一半了,破妄这一块破得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佛陀的智慧是三阶段:先讲阿含、方等、般若,破妄。在破妄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我们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就是为实施权。一段时间以后,你接触《法华经》,你发觉破妄跟显真是互相增上的:我在破妄的时候也可以用一念心性;在一念心性的时候,我现在就可以成就佛陀的功德。所以,我做一件事情同时具足破妄、显真,何乐而不为?我们开始进入《法华经》的思想。等到你入了初地以后,废权立实,你不需要方便了,“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所以佛陀的智慧是三阶段完成。

佛陀的功德也是这样子。什么是佛陀?什么是佛陀的功德?我们一开始的概念,我们看阿含经、方等经,佛陀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比丘相;从本垂迹,从法身报身的根本而示现一种丈六比丘相。因为佛陀要陪着我们成长,他必须要同事摄,必须要跟我们一样遵守因缘所生法的规则,他也是要受生,也是要经过结婚的过程,乃至于生儿子的过程,最后才觉悟,出家成道。就是他必须要把我们凡夫的过程走一回。为什么?“从本垂迹”,让人家知道,成佛其实是可以从凡夫开始修起的。因为佛陀一开始也跟我们一样走过来的,他不是注定就是佛陀。

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佛陀开始“开迹显本”。佛陀的功德不是只有今生,然后就入涅盘了;佛陀还有报身、法身,开迹显本。

到了《华严经》的时候,佛陀再也不提所谓的丈六比丘相了,那完全是“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佛陀就直接现法报二身了。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作为佛陀,他有很多“儿子”。这些“儿子”后来出走以后就变成乞丐了。佛陀不是马上把他们拉回家里面,这没有用的,他们还会离家出走的。佛陀想,这个人乞丐做那么久,你把他拉回家,他没准当天晚上又跑掉了。佛陀只能在他的大富长者家的外面先盖一个小茅棚。这个小茅棚有吃有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珍宝。反正乞丐他也不在乎珍宝,乞丐就是有个地方住、有个地方吃就好了。因为他的心——我们凡夫在三界里面流转,已经怎么样?心量狭小,自悲败种。

所以,你看很多人去读《华严经》的佛陀功德,他没有任何的好乐;你看很多人读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他也没有好乐。他觉得这个跟我没关系,因为我们流转太久了!佛陀也知道我们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接触的都是世间的五欲,谁看过功德庄严呢?是吧?所以佛陀说,好,你现在不想跟我回家一起住,没关系。我先弄个草庵,弄个茅棚给你住。然后你慢慢慢慢地安住了以后,你的心量开阔了,这个时候再把你接回家里面来住。

这个是两阶段的修行:先开方便门,再示真实相。但是你学《法华经》的时候要有个观念:你是一个乞丐,你千万不要住茅棚。懂吗?你要直接回家!你要直接回家!就是说,你直接回家,再去学习各种技术,这个是最快的方法。如果你不学《法华经》,你的人生就是两个阶段:先住茅棚,涅盘寂静乐;最后在寂静当中再从空出假、发菩提心、开显心性的功德。也就是说,佛陀的设计是为实施权,但是你读了《法华经》以后,你要权实不二,要把权跟实结合起来。

好,我们看蕅益大师对于佛陀的智慧跟佛陀的功德做的一个总结,有三段。

是以荡化城之执教,废草庵之滞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会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与记别。又发众圣之权巧,显本地之幽微,故增道损生,位邻大觉。一期化导,事理俱圆,莲华之譬,意在斯矣。

好,我们来解释这一段总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