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安住!我再讲一次,诸位!安住是用智慧去观照。我要提醒大家,如果念佛人你现在对于相状是用佛号来抗拒它:欸,我打妄想,我转念念佛。你是用事修,你是用“时时勤拂拭”。你平常可能还可以,因为平常精神体力旺盛,事情也没那么复杂。但是你不要把平时的正念比况成临终的正念。平时的状况是在你的操控当中,你可是在一种有冷气的佛堂,没有人干扰你,所以你用佛号压住所有的妄想。你用这个方法,到临终你就完蛋了,你就惨了。第一个,你的信心羸弱,你的第六意识心力羸弱了;而你的妄想又复杂了。敌人变强,你的能力变弱,如果你只是靠禅定的止的力量来面对妄想,你就行不通,这个坎就迈不过去。等到你那个时候知道,来不及了!但是诸位要知道,理观它是不受影响。它不会因为身体虚弱,也不会因为你妄想多而受到影响,因为理观的智慧不容易破坏。所以你最好检查一下你是怎么离相的。如果你现在的离相还是用取代式的,那你就危险了。我先提醒你,你可不要到临终再后悔。

按照《法华经》的意思,就是正念真如。你忆念它本来清净,所以人生无所得,而智慧的获取是不可破坏的。所以,第一个,我们现在操作整个诸法实相,先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很关键。就是,所有的因缘修证,请你将心先归零,先所有的相状都离开,因为你不能带有任何的执着。就是说,我们成佛要找到成佛的正因,我们必须要拉到跟佛陀同一个平台,这样子你的进步才会快。所以我们慢慢地先训练自己,见相、离相,见相、离相。

第二个就是假观了。如是相,如是性,就借相修心了。当然,从大乘佛法,它的借相可能借佛道的相、借众生的相。但是从凡夫的角度,我们建议你不要借众生的相,因为借众生的相生起大悲,你可能会动感情。所以一般在初地之前的菩萨,都是以佛道,以上求佛道的相状。

尤其是净土宗,我们净土宗借的相状有两个:

一个是依报的相状。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就是大地、宝树、楼阁。大地,黄金为地,水晶等等;宝树,楼阁还有莲花、池水。当然,你说这样太复杂,那你可以很简单,你就观想莲花也可以。你观想极乐世界,你第一个去的地方叫做莲花受生。你莲花观成,照样往生。说极乐世界有莲花,放大光明。

第二个,正报。正报就是功德想。前面是庄严想,这是功德想。观想在极乐世界你得到一个果报体的功德:一是远离恶道。这个远离恶道对你很重要,远离痛苦。还有身心安乐、衣食自然、具足五通、寿命久远。最后一个最重要,见佛闻法。诸位!你观想极乐世界,借那个相状的时候,不能把见佛闻法忘掉。如果那里面老是离苦得乐,那跟诸天没有差别。一定要在极乐世界的功德里面放一尊佛陀下去,还有诸大菩萨,不共于诸天。你这样子的相状不断熏,就是,当我们的心离相清净以后,把极乐世界的功德相状放进来。然后呢?然后产生信解发愿,告诉你自己,这是我自性本具的,我一定可以往生,而且我一定要往生!这个就是假观。

不要小看这种相状的熏习,因为你在熏习的时候,成就一个往生的因种。而你这个因种跟一般的不一样,跟打妄想不一样,因为你先离相以后再栽培下去的。就像天台宗说的“三兽过河”。它说,我们平常在修假观的时候,你看兔子也过河了,马也过河了,大象也过河了。但是你看兔子跟马都没有踩在地上,只有大象整个脚踩在实际理地。就是说,虽然我们平常散乱心的时候也可以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但是你把心归零、离相以后,你这个时候的相状的熏习就像大象的脚直接踩在地上,叫做整个栽培在你的一念的清净心中。那是很深的。就是说,诸位!我们现在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因为临命终的问题很复杂,你那个地基要直接打在实际理地,不能打在那种流动性的生灭因缘。

整个诸法实相的操作就是,离相清净,然后借相修心。当然,你离相清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破坏你心性的妙用,因为你还得要借回来。为什么佛陀可以成佛?因为他掌握了诸法实相的修行,他知道怎么样地“相是如、性是如……”他先回到一念的清净心,离相清净;然后再产生相状的活动,再“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因、缘、果、报”;最后把这两个平衡。

实法妙,安住一念心性;权法妙,因缘的操作。这两个合起来叫做诸法实相。

这样子讲,我们从这个诸法实相来看阿罗汉。阿罗汉其实没有错,至少他也是有借相。他借苦集灭道的相,他只是缺乏了一个安住一念心性。你把这个妙法补上就好了。意思就是说:诸位声闻人,你不用紧张,你们并没有走错路,这个只是五百由旬跟三百由旬的差别而已,你只要补上一个妙法就好。就好像说,我们今天从高雄要到台北,你到了台中。你没有走错路啊!你只是不圆满,可没有人说你走错路。你只要把后面那段补上去就好了。

意思就是说,其实,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的相状,重点在最后那一段,“如是本末究竟等”。你只要把前面的所有相的因缘果报拉到一念心性,来启发你自性的功德,你只要告诉自己:莫向外求!极乐世界是你自性,你不用管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你也不用管极乐世界离你有多远,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安住了没有,重点是你是不是有欣求、是不是发愿、是不是有佛号!

就是说,往生是你自己的事。其实阿弥陀佛有没有来,他只是一个助缘。阿弥陀佛他发的愿,肯定来的。就是说,临命终人,你只要把你的事情做好了,佛陀就会准备好。“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你临终的时候,一天到晚注意佛陀来了没有,你反而没有安住一念心性,自乱阵脚,那这个因缘的操作就整个乱套了。

这个地方就是说,诸法实相完全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个就是诸法实相。而你今天照这个方法修下去,你的因缘是直接栽在一念心性,不是栽在念心识。一念心识是生灭心。你是种在不生灭心,那就不可破坏了。不可破坏,这个善根就强了。

庚二、重颂分二

前面是一个长行,佛陀等于简略地说出佛陀的智慧,然后他是怎么成就的?因为他修了一心三观。最后用重颂来加以说明。重颂当中分两段。

辛一、颂寄言叹二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

一切众生类 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 解脱诸三昧

及佛诸余法 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 具足行诸道

甚深微妙法 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 行此诸道已

道场得成果 我已悉知见

我们看“颂寄言叹二智”。蕅益大师的意思:寄言,是偏重在方便的因缘的修证;离言,偏重在真实的一心的安住。把前面的“寄言叹二智”进行重颂:“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他说,世尊所成就的甚深广大的智慧,是不可思议的,一切的诸天世人乃至于一切九界众生,是不能真正理解的。

这个地方赞叹佛陀的真实智慧,就是安住一念心性。为什么他可以成佛?因为他所有的事情,都是站在离相的清净心,所以他能够成就佛陀的十力四无所畏,乃至于种种的解脱三昧,乃至于种种的诸余法,包括三身四智,种种无量陀罗尼门。他都能够在一念的心性当中,通过十法界十如是的操作,而成就这种因缘的果报。这是赞叹佛陀的权实二智。

权实二智是怎么来的呢?“本从无数佛。”在因地的时候佛陀亲近十方诸佛,先明白了这个权实二法的道理,这种甚深微妙的道理,然后经过无量劫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历练,最后在菩提道上成果,最后圆满具足。就是因为安住清净心,因为发起菩提愿,然后借相修心,所以才成佛。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十五岁开悟,他自己都承认了)。开悟以后你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开悟以后,你知道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你怎么想?蕅益大师讲四个字,叫做“炽然修福”。你想不到吧?他不是说你既然本来具足就等着,他不是。一个开悟的人,那叫一个主动积极。他知道本自具足,但是要假借因缘来开显。所以天台宗叫做什么?叫做“性具缘成”。一念心性本来具足,但是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些人说,那我开悟了以后,我怎么就不想炽然修福呢?有些人开悟以后说,我什么都不想做呀!那表示你没真开悟,你可能有点偏空了。就是说,你那个开悟,不是诸法实相的开悟。这个地方就是判断。一个人回归到一念清净心的时候,你知道你有自家珍宝的时候,你会主动积极地、想尽一切的因缘把它开显出来。这个是真的开悟。所以,佛陀成就了甚深微妙法、成就一念心性以后,他是以什么样的力量来开显本具的功德?你看甚深微妙法是“难见难可了”,一念心性是觅之了不可得;但是他又能够用无量劫的时间来称性起修,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来把这个功德开显出来。这个是真正的开悟。

辛二、颂绝言叹二智

壬一、颂释止叹意

如是大果报 种种性相义

我及十方佛 乃能知是事

“如是大果报”,这是佛陀的广大的果跟报,这就是如是果、如是报。果就是菩提,报就是大般涅盘。它是怎么来呢?是由如是相、如是性的因缘造作所显现出来,我跟十方诸佛才能够真正地亲自证得。

这段经文,其实某种程度比较偏重在佛陀的假观,因缘的修证。就是说,佛陀明白一念心性以后,你看他所经历的因缘有两大段:他亲近无量诸佛;第二个,接近广大的众生。所以他才累积了这种假观的力量。

这个假观其实很难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你看,过去我们讲过一个净土宗的往生的事:刘程之居士,他跟慧远大师是同一个时段,他修莲花观,他就依照《观经》里面所说,观极乐世界、七宝池。那个七宝池是流动的,它中间有一个如意珠,然后流出水,那里面莲花在那边流动。他就一方面念佛,一方面观想。结果有一天,突然间在佛堂里面出现真正的八功德水、莲花,他还可以把这个水舀起来吃。当然,他的净业成就了。

现在,我们问题来了:刘程之他怎么知道要怎么观想?就是你怎么知道你不是胡思乱想?这个相状是谁给你的?只有佛陀知道。“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所以,这个相状是不能随便修的。就是说,你怎么知道布施就能够成就富贵?你怎么知道,布施的相状在你心中不断地运转运转,你来生就有福报呢?你怎么知道呢?佛陀说的!你怎么知道,持戒的相状在心中不断地熏习,你来生就能够成就尊贵身呢?你怎么知道,这句佛号,一句弥陀念诵听,你就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佛陀说的!

为什么佛陀这么聪明?因为佛陀他可不是只有安住一念心性。我们来看看佛陀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看看第四十六面,看后半段。它说,佛陀怎么能够实现这个圆满的诸法实相?因为佛陀不但安住,发明心性以后,他老人家的不可思议有两件事情:“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把佛陀的法门全部学会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下面那句话,他能够以大悲心来到众生法界,勇猛精进,广度众生,积集他的经验,“名称普闻”,所以“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那可不像阿罗汉只是一条路,苦集灭道一条路走到黑就算了。佛陀是了解一念心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他才有资格广设方便。这个意思也是赞叹佛陀的权智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现在慢慢看就知道,从佛陀描述他老人家自己的成长过程,他所成就的,我们大概也看得出来,佛法修学是这么回事!简单地说,理观的时候是超越因缘,要离相清净,本来具足。什么叫具足?就不是因缘所生法。就是我们在内观的时候是超越因缘,但是在事修的时候要假借因缘。所以,这个因缘所生法,你执着不得,但是你也放弃不得。你放弃了,你就失去了相状的熏习,你就失去了开显的这种过程。

这样的一个事情,佛陀没有出世,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知道什么叫做超越因缘又面对因缘,你知道这么妙的道理吗?你会知道吗?没有人会知道。我们一般人没有看《法华经》之前,就是佛陀您老人家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你说我业障重,我就拜忏;你说我没有福报,我就修福。谁知道佛陀是假借这样的法门来开显自性的功德?没有人会知道的。那“托彼依正,显我自性”,佛陀不说谁知道呢?

所以什么是妙法?有两件事:理观、事修。先理观,安住一念清净心,先把心性显出来。你今天要熏习心性,而不是熏习心识,你先把心性现前:我的心性本来没有这些影像。然后呢,再把影像借出来,我必须要假借它来开显我自性的功德,我必须要假借佛号、假借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的欣求,来开显我极乐世界的功德。

也就是说,内观真如、外顺弥陀,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灭恶生善、往生净土。这个就是诸法实相,这个就是一佛乘的法门,这是一个快速成就的法门。这个法门,佛陀可是费了很多很多的精神体力来获得的。他是经过长期的亲近诸佛、长期的下化众生,才能够证得诸法实相。而这个诸法实相,“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人会知道的。如果不讲《法华经》,也没有人知道。

这〈方便品〉诸位要回去想一想,因为它会颠覆你过去的学佛的概念。因为我们过去所接受的信息都是佛陀的方便说,佛陀并没有把真实相显出来。到了《法华经》佛陀已经把方便打开;该怎么样,佛陀就怎么说了,佛陀不再遮遮掩掩了。所以,我们对过去的思考、过去的知见,可能要试着慢慢地放下,接受佛陀的知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