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诸佛所说 我亦随顺行
思惟是事已 即趣波罗奈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以方便力故 为五比丘说
是名转法轮 便有涅盘音
及以阿罗汉 法僧差别名
从久远劫来 赞示涅盘法
生死苦永尽 我常如是说
这一段是佛陀对过去的一段回顾。佛陀成道以后,其实是想要直接说大乘的法门,但是无奈法大机小。众生这种外道种性,不能承受中道的实相,他们只希望追求比较偏空的涅盘。所以佛陀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点犹豫。在这个犹豫当中,“寻念过去佛”,他马上就忆念,用这种宿命通回忆过去佛是怎么做的。“所行方便力。”原来他们都是先不能够直接说。这东西不能着急,要长线地去规划,先用方便力。所以,“我今所得道”,我今天得到中道实相,也应该要先慢慢地施设三乘的差别,三乘法门,这个方便力。
正当释迦牟尼佛这样思惟的时候,十方诸佛现前,用清净柔软的音声来安慰赞叹释迦牟尼佛,表示认同释迦牟尼佛这个想法是对的。“善哉释迦文,第一之导师。”您是最殊胜圆满的导师,您证得了无上甚深微妙法,但是您应该随顺过去一切诸佛,跟诸佛一样,先把真实相隐盖起来而施设方便力,正如我等,也是这样子。我们也是把这个最微妙法先收起来,为众生先讲三乘的方便。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少智乐小法”。因为众生的智慧浅薄,他们只希望一个偏空的涅盘。他们一开始并不是要追求万德庄严,他们也很难相信自己就能够成就佛的功德庄严,因为他们胸量狭小。所以佛陀应该用三乘的方便,来分别说出三乘的果位。“虽然说三乘,但为教菩萨。”就是说,虽然你刚开始施设三乘,但是最后你还是可以收尾的,可以会归到一佛乘。这个就是佛陀最初随顺诸佛的方式。
再看佛陀正式施设方便。“舍利弗当知,我闻圣师子。”我听到十方诸佛这种清净微妙的音声来赞叹我的时候,我这个时候心生感激,“称南无诸佛”。我就归敬顺从,心中就生起这样的念想:我既然出现在五浊恶世,而不是一个清净的国土,正如诸佛所说的这种情况,我应该要随顺开示三乘法门。思惟如此以后,我就到了波罗奈,就到了鹿野苑。既然“诸法寂灭相”,即中道实相暂时不能言说,所以就以方便力为五比丘说四谛法门。
看最后的三宝的住世。因为我施设方便(这个就是我最初的初转四谛法门)、因为讲苦集灭道,众生就得到利益了,就有成就涅盘的阿罗汉出现,也就建立了佛法僧三宝。当初的佛宝就是释迦牟尼佛,法宝就是四谛法门,僧宝就是很多的常随众,千二百比丘的常随众。“从久远劫来”,其实你们诸位弟子,都是长时间经常地跟我学涅盘这个四谛法门,才能够使令今生断除生死。我过去如是教你们,现在也是如是教你们。
这段蕅益大师解释为什么要讲过去是如是呢?要破除两种疑惑:第一个,疑佛当初不能够鉴机,就是佛陀只是示现;第二个,怀疑弟子为什么很多人一生一世就证得涅盘。你看有的见到佛陀,佛陀就讲几句话,他证涅盘。其实这个都是过去生累积而来,很多都是示现的。“从久远劫来”,佛陀就为这些弟子们赞叹涅盘法。这个地方当然是佛陀的回顾。看这个意思,佛陀是先求有,再求圆满。先让他上路,先契机再契理。
我们看美国亚马逊电子商务的一个总裁,叫贝佐斯。有一天,美国的一个大学举行毕业典礼,他应邀为毕业生演讲。他上讲台的时候,讲他一件事情。
他说,我在十几岁的时候,经常利用暑假的时间到我祖父祖母的农场去打工,帮我祖父祖母修农业的机器,照顾牛,为牛打预防针等等,赚一点外快。
有一天,他的祖父祖母跟他三个人,要到一个农村参加一个俱乐部的聚会。这个距离蛮远的。所以一路上他祖父在前面开车,他跟他祖母两个就坐在后座。一路上两边都是稻野,就是山间的一条路。他祖母就在车上抽烟。贝佐斯很讨厌烟味,但是忍了。好不容易他祖母把这根烟抽完以后,贝佐斯就说了:祖母你知道吗?根据医学统计,你每吸一口烟,你的寿命就减少两分钟。根据我现在的心算——一个人吸一支烟大概吸几口,他就算。他说,一个人一天只要连续吸两分钟,几十年下来,他的寿命减少九年。他这么一讲的时候,他祖母就哭起来了,贝佐斯就吓着了。他本来想说,你应该赞叹我的智慧,对不对?结果他祖母一哭,他的祖父就让车在旁边停下来,把贝佐斯叫到外面去,很严肃地告诉贝佐斯一件事。他说:杰夫,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善良比聪明更困难、更重要。
贝佐斯把这件事情跟所有毕业生分享。他说,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以前的人生观觉得是智慧的人生观,我现在人生观改变了,把慈悲放进来。他说,真正的人生观不仅是智慧,你还要注意众生的感受、众生的需求。他的意思就是说,你不是读到哈佛、读到史丹佛就能够成就的,不是这样。如果你整个研究的过程没有把众生法界放进来,没有考虑众生的需求,你是一个学者,你不会成功的。所以他跟所有毕业生的鼓励就是说,所有成功的人士,除了智慧以外,他一定要把众生的需求放进来。
就像佛陀一样,佛陀得到了甚深微妙法,他没有马上强行把他的东西推出来,他是以大悲心故,“安隐众生故”,先施设方便。所以我们看得出来,贝佐斯的开示跟释迦牟尼佛的成长过程很接近。虽然贝佐斯的智慧是世间的智慧,是小慈悲、小智慧,但是本质都是一样。
释迦牟尼佛出世以后,他大可以把中道实相讲出来,但是这样子有什么问题呢?三宝就很难建立了。但是如果他今天契理,又把契机放进来,把契机放在前面,就是先建立三宝的住世,所以这个时候“便有涅盘音”,还有“法僧差别名”。诸位!所以我们教化子女也是这样,善良比智慧更重要,因为你要给他一些成长过程。你老人家已经人生走了一大半了,很多事情你要慢慢引导他,就是先求契机再求契理。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初的回顾。
子三、颂开显真实
舍利弗当知 我见佛子等
志求佛道者 无量千万亿
咸以恭敬心 皆来至佛所
曾从诸佛闻 方便所说法
我即作是念 如来所以出
为说佛慧故 今正是其时
舍利弗当知 钝根小智人
着相憍慢者 不能信是法
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前面,佛陀刚开始成道的时候是施设三乘的方便,那为什么到晚年的时候要开权显实呢?这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启发众生的大乘善根;第二个,要断除疑惑。
我们先看第一个。“舍利弗当知”,如今的我垂垂老矣。我看到我的诸弟子们,我见三乘的诸佛子,现在已经障碍消除,善根增长,心胸慢慢开阔了,已经具备追求佛道的条件了。这些有多少呢?“无量千万亿。”就是说,刚开始他们都是追求“安隐众生故”。但是安稳以后,慢慢地,这个法力的摄受不可思议,现在都以恭敬心来到佛所。这些都是过去生曾经听闻三乘的方便法门,就是“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佛法的力量在于,它不是让你安稳而已,它后面的后力、后面的力道,会慢慢地让你志求佛道。所以现在众生的根机已经成熟了。
第二个,该是断除疑惑的时候了。他说,此时的我——释迦牟尼佛就作这样的念想,如来为什么出现世间呢?就是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并不只是告诉你四谛那么浅的道理而已,而现在的因缘成熟了。“舍利弗当知”,这种钝根、胸量狭小之人,又执着又憍慢,譬如前面的这种五千退席,是不能相信大乘的,这些人已经退了。“今我喜无畏”,我现在面对的都是一些根机成熟的人。“于诸菩萨中”,我现在面对三乘的修行人,我要“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我要把你们三乘的法门全部会归到一念心性,把整个后面没有通的路打开。因为,如果只讲因缘所生法,那众生就“疑网”了,每一个人到了阿罗汉:那我就这样子吗?难道我就这样子吗?心中会产生疑悔,说,如果我当初不要选择这条路该多好!所以阿罗汉很多人后悔。就是说,我当初怎么就没有好好学六度呢?我怎么就修四谛因缘,弄到现在就只有偏空涅盘呢?心中很多的疑惑、疑悔。佛陀说,你们都没有走错,而且你们也应该经过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你们到最后只要把理观的智慧接上去就可以了。所以,“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千二百罗汉,悉当皆作佛。”
这个地方就是说,为什么开权显实呢?第一个,时机成熟了。经过三乘的教法,你们的胸量扩大了,烦恼都淡薄了。第二个,它有它的效果。“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你们信受以后,能够破除疑网,继续往前走。
子四、颂叹法希有
如三世诸佛 说法之仪式
我今亦如是 说无分别法
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华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 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 过于优昙华
这段经文我们分成两段:先总标希有,再别示六难。
先看总标。讲完权法而会归到实法以后,佛陀就要赞叹这种真实的法的殊胜。“如三世诸佛”,正如三世诸佛过去说法的仪式,都是两阶段,先用因缘法来安稳众生,最后用真实的一念心性法门来把他们导到佛道去,都是两阶段。而我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现在是说无分别法的时候。
前面的因缘就是无差成差,因缘是有差别的。一个人一旦落入因缘,修五戒十善你就是人天果报,修四谛十二因缘就是涅盘。但是,会归到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那就没有差别了,每一个人的本质都是清净,都是具足。所以现在是开显真如的时候了。
那么真如的妙法有多难呢?有六种难。
第一个,“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你在无量的生命当中,要遇到佛陀的出世,这就不容易。我们有贤劫千佛,目前只有到第四尊,所以遇到佛陀出世不容易。第二个,即便遇到佛陀出世,你要佛陀说是妙法也困难。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他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都是在讲方便法,是到最后要收尾的时候才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所以,这个妙法的比例,在佛陀一代时教中是不高的。佛陀出世难,说《法华经》也难。第三个,“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就算佛陀说,你还得听得到,这也不容易。就是《法华经》住世的时候,你刚好是做人。第四个,“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你听得到以后还能够信解,这个就难了。你不只是听到,你还能够相信这件事情。这就好像优昙华,就是祥瑞之花,“一切所爱乐,天人所希有。”而且是三千年才出一次。第五个,那你不是只有信解,“闻法欢喜赞”。你不但信解,还心生好乐欢喜。第六个难呢?你还出言赞叹为人演说,“乃至发一言”。你不但在内心欢喜,还发言赞叹随喜,你这个等于是供养一切三世诸佛了。“是人甚希有,过于优昙华。”
听《法华经》,从听闻到信解、到随喜赞叹,有六种困难。这个地方等于是佛要我们好好珍惜当下的因缘,因为我们生命的重大改变就跟《法华经》有关系的。
子五、颂佛言不虚
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
这个地方有两个信心:第一个,对佛有信心;另一个,对法有信心。佛陀讲这么多,佛陀要再一次劝信。他说:“汝等勿有疑。”为什么呢?第一个,法者是一个诸法王。“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对佛陀要有信心。第二个,对法有信心。“普告诸大众”,佛陀以一乘法来教化诸菩萨,究竟来说没有声闻弟子,这只是个过程。
“汝等舍利弗,声闻及菩萨,当知是妙法,诸佛之秘要。”第一个,佛陀是法王;第二个,对法有信心。妙法是法王的秘要!你学了《法华经》,你说那是不是还有法比《法华经》更圆满的呢?没有了,到顶了。就是说,从凡夫的角度,你学到《法华经》,你把佛陀的核心思想都学完了,剩下就是你怎么去实践了。所以这个地方佛陀等于宣告,到此已经是诸佛之秘要了。从凡夫的角度,佛法讲到一念心性已经讲到极限了。这个你应该要深信不疑。
子六、颂拣伪敦信
看最后的总结,判断真伪。
以五浊恶世 但乐着诸欲
如是等众生 终不求佛道
当来世恶人 闻佛说一乘
迷惑不信受 破法堕恶道
有惭愧清净 志求佛道者
当为如是等 广赞一乘道
舍利弗当知 诸佛法如是
以万亿方便 随宜而说法
其不习学者 不能晓了此
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这以下有四段,来判定这个法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
第一个,毁谤堕落。生长在五浊恶世的众生,内心一方面贪着五欲,一方面他很难去追求无上的菩提。所以,未来世的恶人,这种邪见众生,如果听闻佛陀讲一佛乘,就是所有的因缘的修学终究会归到一念心性,他可能会“迷惑不信受”,甚至于“破法堕恶道”,就毁谤一佛乘。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听了《法华经》,你不能接受,没关系,但是你不要讲话,你不要出言毁谤。就是说,这个法门对我可能不适合,那没关系,你回到你过去的因缘所生的修证,那你还是慢慢地进步。但是你千万不能毁谤,因为这个是断了众生成佛之道。如果没有《法华经》,众生只能在因缘里面打转,那就没有一个会归处了,这个佛法就没办法收尾了。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关键。
第二个,信解有益。如果你有惭有愧,内心调柔清净,我执、法执比较淡薄,而且你有这种志向追求佛道,那么这个人应该要广赞一佛乘法门。就是说,你一方面事修,一方面理观,这样子是快速的妙法。
第三个,这个法的殊胜,讲妙法殊胜,法性平等。“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就是,不是我讲一佛乘,所有诸佛的法门其实都是一佛乘的妙法,只不过它的过程用种种的方便,随宜而说种种因缘的差别相。
所以这个妙法,注意:“若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法华经》只有从学习听闻而来,没有一个人说我自己打坐的时候悟到。不可能!你有可能悟到无常,“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这种小小的智慧,你从日常生活可能悟到,但是你绝对不可能悟到你有一个真如本性,你不可能的。只有一种情况,乖乖地向佛陀学习,就这样。因为这个是诸佛所护念的传承,这一条路只能够“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这个法是很特别的,没有人传承,你根本不可能悟到的。
最后我们看总结,欢喜作佛。“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你们都已经了知了三世诸佛是一切导师中最圆满的。佛陀先“随宜方便事”,先为实施权。你们现在成就阿罗汉果也好,成就菩萨的权教果位也好,都不要疑惑,这只是一个过程。只要你们把正念真如的法放上去,你们就能够“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后面的路还可以继续往前走的,不是到顶了。每一个众生成佛都是有分的。
我们<方便品>就讲到这。<方便品>,蕅益大师说,其实它是开权显实,它的重点在真实,应该讲“真实品”,怎么叫<方便品>呢?你别忘了,当我们是一个初学者,我们还是要通过方便而悟入真实的。没有方便哪有真实呢?所以你看,佛陀在本经里面处处讲到方便,“若人一举手,乃至小低头,皆已成佛道。”
就是,《法华经》是不能离开方便的,《法华经》是方便门的收尾。你如果把方便拿掉,《法华经》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理观那就变成禅宗了。你今天把方便拿掉,那这是标准禅宗的思想。禅宗的思想当然是很快悟入心性,但是它缺乏三宝的因缘的方便,就像印光大师说的,很容易退转。所以我再讲一次,心性的法门,没有三宝的摄受,非常危险。所以本经叫<方便品>,就是“安隐众生故”,先让我们活在三宝的光芒当中,然后再开显心性。佛陀的态度是这样子的。
所以,你必须要在方便修行的角度,比方说你已经开始念佛了,再来学《法华经》,这才对。你不能什么事都不做就学《法华经》,那你怎么提升呢?它是要开权显实,结果你什么权法都没有,那你要显什么东西呢?就是说,你已经有一个方便门了,但是你走了半天,你觉得,难道佛法就是这样子吗?心有疑悔。你学《法华经》就对了!就是说,《法华经》会让一个已经走上方便的因缘道路的人,多了一道功力,就是回光返照。本来他是心外求法,本来他以为“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佛陀说的。你读《阿弥陀经》,如果没有读《法华经》,你就真的以为你要往生到十万亿外的佛土,你就必须要跨越这个时空,你就会真的这样想。你的心是向外攀缘的。你只要把这个观念改回来就好。极乐世界不离开你一念心性,只要你准备好了,真如随时会出现,极乐世界随时会出现。你不用去管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真如永远不会背弃我们。
所以,我们了解<方便品>有两个好处:我们相信弥陀本愿的摄受,我们也相信我们自性功德的摄受。诸位!你这样子念佛是两种力量: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这个就是本经的意思。就是,请你把你过去的方便门再加上理观的思想,从向外追求而变成向内安住。这个是成佛的捷径,也是往生的捷径。
我们这堂课就上到这。我们下堂课把这个<<方便品>还有前面的做个研讨跟回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