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方等时。方等时声闻人叫做“机索”,根机的机。诸位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前面几堂课讲到,方等时“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佛陀把大乘的功德跟小乘一对比,小乘人得到很大的刺激。其实这个时候某种程度已经刺激他内心深处的大乘善根,叫做机索,他的根机已经触动了,所以他才生起疑惑,于方等生疑。这第一个,机索。
第二个,般若时叫做“情索”,心情的情。到了般若会上,佛陀赞叹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且更重要的是跟菩萨授记,广谈大乘的因地修学。那么这个时候,诸子们听到以后心情上已经怎么样?好乐大乘!只是一时法执太重,改不过来。所以在般若会上产生“情索”,就是他在感情上已经对大乘生起好乐了,只是没有付诸行动。
到了法华会上叫做“口索”,嘴巴的口索,那叫亲自索,索车。这个人愿意索车,就表示这个人大乘善根得度的因缘成熟了。这个“口索”,祖师解释就是,舍利弗尊者前面的殷勤三请就是口索。
也就是说,三乘诸子离开三界以后开始索车。索车意思就是说,没有三种车。那跟佛陀索车,结果佛陀给他什么车呢?看下一段,寅三的“等赐诸子大车喻”。
寅三、等赐诸子大车喻分三:卯一、标示车体;卯二、广明车等;卯三、广明心等
这个地方有三段。
卯一、标示车体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
好,既然你索车,佛陀就有机会来开导他了。
他说:“舍利弗!尔时长者。”那么这个长者就怎么样呢?“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各,就是依止他们过去差别的习性,就是过去生修四谛的叫声闻人,修十二因缘的是缘觉,修六度的是菩萨。根据他过去三乘的习性,然后等赐大车,平等地给与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的大白牛车。
蕅益大师解释这段经文的时候,他把两个重点提出来:一个叫做“各”,一个叫做“等”。我们说明一下。
佛陀度化众生就是二字诀,先“各”后“等”。佛陀在三界里面度化众生叫做“各”,差别。我们看经典可以知道,所有的度化众生里面,最困难、最复杂的,就是凡夫最难度化了。一般度化凡夫都是佛陀亲自出马,因为凡夫的差别相太多了。他喜欢布施,这个人喜欢持戒,这个人喜欢做义工,这个喜欢拜忏,那叫一个“各”。就是说,三界的凡夫为什么难度呢?一句话讲完了,根钝遮重。你讲道理没有用的,你要先让他高兴;他心情不高兴,你讲再妙的法都没有用。
凡夫为什么难度?你看初地菩萨很好度。初地菩萨来供养佛陀,佛陀跟他讲法门,他回去就如实修学,就进步了。凡夫他必须怎么样呢?你要先随顺他的根机,就是这个法跟根机要完全配得好好的。所以佛陀先怎么样?“各”,就是满足你的需求。好,你喜欢修苦谛,佛陀为你讲四谛法,你这个人出离心重;你这个缘觉个性,对因缘观特别深,佛陀讲十二因缘;那么有些人,他不要太多的对治烦恼,他只要修六度,他一修下去烦恼就淡薄,他广修六度。所以佛陀在度凡夫众生的时候是怎么样?那叫一个“各”,差别。
等到离开三界以后,叫做“等”。因为他已经不是处理烦恼问题了,而是心性。诸位!你以前喜欢布施,那是一个因缘的作用,你的真如本性跟喜欢持戒的真如本性是一样的。你喜欢拜忏,他喜欢打坐,那是因缘的功能不一样,但是你们两个回归一念心性的时候,你们几个人只要入佛堂一打坐,回观一念心性,每一个人就进入平等性了。当然从佛堂一出去又变成“各”了。
也就是说,由“各”入“等”,就是佛陀一开始是用权法,满足众生差别的需要,等到离开三界以后,开始入平等性了。就是,不管你以前是怎么样,那是过去的因缘;现在离开三界以后,只有一部车,叫做真如本性,就是大白牛车。这个就是所谓的“由各入等”,叫“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先满足你这个各,最后其实三车离开三界就没有用了,只有一台车,大白牛车。
卯二、广明车等
大白牛车很重要,整个《法华经》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这部车子。因为这个经文的结构有点复杂,我们看附表八,“释大白牛车”。车有运载的功能。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也可以说是车,只是这个车是一个阶段性的,因为它只能够把你带出三界,它自己就消失掉了。所以我们离开三界以后就看不到车了。因为这个车已经怎么样?满足阶段性的任务。
那么三车离开三界以后,对接就是大白牛车了。你只有一台车了,就大白牛车。这台车可以让你从阿罗汉到初地,从初地到十地、到成佛。后面只有一台车可以坐了,就是大白牛车。
经文当中有总标、别明跟结示三段。我们先看大白牛车这段经文。请合掌。
一、总标
其车高广。
这个车子的特性有两个重点:一个高,一个广。高是指时间,就是这个大白牛车竖穷三际;广指的是空间,横遍十方。也就是说这部车子是超越时空,等于是超越因缘所生法。就是说,诸位!这部车子它不是修来的,修来的东西没有什么超越时空的。比如说,富贵是修来的吧,所以你在受用富贵的时候,它有时间相、空间相,可能你的富贵是在诸天或者是在哪里,比如大富长者。它一定有一定的空间,你不可能同时又是诸天又是大富长者,你没这本事。所以,“其车高广”表示它是本具的,你只是把它开显出来,它不是有为造作。这是第一个。
成佛的因地是非常关键。《楞严经》上说,你因地找错了,你怎么修都没有用。诸位!我再讲一次,解脱道跟菩提道的操作不一样。解脱道你不用找到真如本性,你爱修什么都可以。你喜欢布施,你就修布施,你喜欢持戒就修持戒,你只要把我空放进去就好了,所以三乘的解脱要求不高。但是,成佛只有一种情况,你找不到真如你就不可能成佛了。这部车你没找到,你就是心外求法。所以这部车,唯一成佛的只有这部车而已,就是成佛之道只有这部车,没有什么三车。这部车是既高又广,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个就是这部车。
那这部车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容呢?我们看“别明”。
一、车具
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婉筵,安置丹枕。
我们先看车子上的设备。这就是讲到这个车子的福德资粮。
“众宝庄校”,这是一个总说。就是这部车它有各式各样的珍宝,它不是一般的木头或者是铁做的,是各式各样的七宝拼装起来的。“众宝庄校”,就表示菩萨在操作这大白牛车的时候,他一心所起的六度万行,它具足万德。这是说明这个车子的结构。
在这个众宝所成的车子上面,有七种功德:
(一) 周匝栏楯
“周匝栏楯”表的是陀罗尼。陀罗尼是大乘的三昧所成就的一种总持,它能够摄一切善法不失,遮一切恶法不起。
这个栏杆是保护作用。你看这部车子,它没有栏杆的话,四周没有一格一格的方格子,可能石头一飞过来就打到里面的人。所以它必须怎么样?四边有一个栏杆,有很多的方格,把这个车子里面的人加以保护。就比喻说,一个人只要安住真如本性,他能够遮恶不起、摄善不失。
所以在菩萨戒有说,说一个人受了菩萨戒,如果戒体坚固以后,即便他来生忘失了菩萨戒体,但是他跟一般人不一样,“虽作恶业,速疾能悔;若堕恶道,终不久留。”这个人他以前学过《法华经》,对大白牛车产生信解,虽然后来一时的疏忽没有往生净土,他跟一般人还不一样,因为他在真如所栽培的善根是非常坚固的。因为真如是本具的,不是修来的,所以,他这种对真如的理解以后,信解以后,他对恶法有一种排斥效果。就像佛陀比喻说,“譬如大海,不受死尸”。你在大海里面丢死尸下去,它迟早一定会把它冲到岸上,它不能够包容死尸的。
(二) 四面悬铃
这个铃就是四无碍辩才,因为音声很美妙。所以这个安住真如本性的人,学过《法华经》的人,他的思想比较圆融。对空、有、布施、持戒,他看事情不像有法执的人那么单向。他的面向比较圆融,所以他的辩才是比较没有障碍的,说法无障碍。
(三) 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
这个车子不但是四边有栏杆,更重要的是,它上面有一个宝盖,遮太阳、遮雨等等。
整部车子最高的就是那个宝盖。那个宝盖表示什么呢?大悲心,大慈悲心。整个真如本性的修学,从福德资粮来看,就是以大悲为指导。我们以前凡夫修善法,往往是为了追求善业,去追求来生的快乐。但菩萨度化众生是以大悲为引导的,所以他大悲放在最上面,车顶的最上。
(四)宝绳交络
这个幰盖下面四周有宝绳,把它交互地绑在一起。这个宝绳表示什么呢?四弘誓愿。这个宝盖你要不把它绑好,风一吹就可能摇动,可能就掉落了。就是以誓愿力来坚定我们的大悲心,用四弘誓愿来坚定我们大悲心,就是“宝绳交络”。
(五)垂诸华缨
它四边不但是有栏杆,四边栏杆有很多的香花璎珞。表示菩萨的四摄,用璎珞、用香花来摄受众生。
(六)重敷婉筵
在这个车子的底部放了一层一层柔软舒适的垫子,这是给菩萨休息的。菩萨广修六度,修学福德资粮的时候,可以透过真如三昧稍作休息,三昧力,大乘的三昧来休息。
(七)安置丹枕
这是菩萨的智慧力。这个“丹枕”就是一个红色的枕头,表示菩萨入无所得。就是菩萨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不但是大悲心、四摄法等等,他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他怎么办呢?他入无分别智,观察无所得。那么这个时候就拿一个枕头,让菩萨得到最好的休息。
也就是说,这整个大白牛车,它不是只有福德。你看它有栏杆,它能够摄善不失,遮恶不起;它有宝盖,大悲善巧;有铺垫,能够得到养息。这个就是大白牛车的一个福德的相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