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鉴于有姑妈这个电灯泡,书生也没好意思前去搭讪。但是从此就赖在姑妈家不走了,今天推说肚子疼,上不了路。明天又说头疼脑热,好像发了烧。
其实发烧是假,发骚倒是真的!书生每天就往尼姑庵里边跑,一来二去的,竟然与姑娘熟络了起来。
读书人勾搭起妇女来,那花招岂不是信手拈来。早起一段心灵鸡汤,晚安前一个温馨小故事,很快就获得了姑娘的芳心。为啥中午不说点啥呢?因为书生安着早晚要出点事的心思呀!
这天夜半,书生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为啥呢?这在《诗经》里有解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简单总结成一句话,想女人了呗!
也是一时冲动,荷尔蒙上涌,下床就来到了尼姑庵。翻身爬过了墙头,就悄悄摸到了姑娘门前。伸手一推。。。。。。
也是天公作美,竟然就给推开了!一个闪身就进了屋。
姑娘吓了一跳,但见来人是他,面色上一红,就垂下了头去,竟然也没喊没叫。
书生一见这情景,心头大喜,知道今晚这事有门儿。但是无意中拿眼一扫,竟然见到桌子上有笔墨纸砚,姑娘仿佛刚刚写过什么。
书生虽然精虫上脑,但也不好意思进门就扑倒,心说那也太牲口了!得了,没话找点话吧!就走了过去,想看看写了什么。
姑娘这才仿佛想起了什么,赶紧伸手去拦。到底没有书生手快,早已抄在了手里。这一看顿时乐不可支,原来竟然是一首情诗,还就是写给自己的。原来他在琢磨姑娘,姑娘也在琢磨他呢!
姑娘家毕竟脸皮薄,就过来伸手去抢。俩人你追我赶,在这不大的地方做起了小游戏。就这么抢着、抢着,一个不小心,就抱在了一起,滚到床上去了。按照惯例,此处到了省略三万多字的环节了。。。。。。
从此以后,书生天天夜半来、天明走,俩人只恨天黑得太慢。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是怎么唱的来着?
“只盼那太阳,它落西山沟呀!让你亲个够!”咱也不知道姑娘会不会唱这歌儿。
然而天底下哪里有不透风的裤子呀!时间久了姑妈就起了疑心:这小子不是去进京赶考的吗?怎么住下了就不愿意走了?莫非是找个借口,来我这蹭饭的?
于是就吩咐了人,注意下这个宝贝侄子,平常都在忙乎些什么。又告诉厨房:精打细算一些,伙食不要搞得太好!
这还有不漏馅的,底下人支支吾吾地回报说:“侄少爷也没有什么太意外的举动。就是吧。。。。。。有事没事就往尼姑庵里跑。”
姑妈心说,尼姑庵呀!莫非是考前压力太大,临时抱佛脚去了?但是转念又一想,这事不对!那里边除了佛像,可是还有一老一少俩尼姑呢!
这小子一提上路就推三阻四的,但是有事没事就往尼姑庵里跑,跟打了鸡血似的,哪里有一点生病的样子?
姑妈一拍大腿说道:“这事儿终于破案了,我那不成器的徒儿,定是看上那老尼姑了!走,咱们找她打架去!”
下人一听高悬没栽了大马趴,搓着牙花子心说:“我家这大奶奶,实在是智商堪忧呀!”忙伸手拦住了姑妈,说道:“您先等等!估计这事情吧,您猜的八九不离十,大概就是那么个事情,但是也稍微有些出入。”
姑妈疑惑道:“你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告诉你哈,我脾气可不大好。留神我火气上来了,连你一块削!”
下人忙说:“太太呀!据我想来,侄少爷的心仪人选,还是小尼姑的可能性大些。”
姑妈一拍脑门,说道:“哎呀!我倒是给忘了。那丫头长大了,他这个年纪,她这个岁数,难免做出点失格的事情。想当年我和你家老爷。。。。。。”
“太太,太太!”下人心说可不能再往下听了,赶紧及时制止。又转移话题道:“俗话说,捉贼拿赃,捉奸拿双。咱们就这么打上去,证据又在哪里?”
姑妈一听说得有理,就问:“那,依你之见呢?”
下人就说:“咱们应该这么办,这么办。。。。。。”
眼看又来到了夜半时分,书生轻车熟路又来到了姑娘屋里,刚要脱下裤子门就被撞开了。
众人刚一闯进门,踹门那个脑袋上先被同伙来了一个大比兜。
“特么的,你倒下手快!就不能再看会儿?刚播放到精彩地方,你丫给转台了!”
姑妈把这俩“奸夫淫妇”好一顿数落,然后对书生吩咐道:“你赶紧给我滚去考试去,快马加鞭的滚,明天早晨没预备你的饭!”
旁边就有人递过来包袱,不由分说就把书生架起来往外撵。书生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的离了尼姑庵。然而没走出多远,姑娘就哭喊着追了过来。俩人抱头痛哭,又是一通海誓山盟。
书生把牙一咬,说道:“不就是多吃了几顿饭么!至于棒打鸳鸯么?”又对姑娘说道:“你等我回来的,我会驾着五彩祥云前来迎娶你!”
姑娘十分感动,流着泪说道:“我就喜欢你鬼话连篇的样子!你特么当你是孙大圣呀!”
书生说罢,掏出了佩戴的玉佩送给姑娘,当做定情信物。而姑娘呢,也取下头上金簪送给了书生。
俩人都有点懵逼,异口同声道:“这东西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书生佩戴的玉佩,原来在姑娘家里还有一个。而姑娘头上金簪呢,书生家母亲头上还有一支,都是成双成对的东西!
“莫非,你是我那未曾谋面的娘子?”
“莫非,你是我那不曾见过的夫君?”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两家父辈是极其要好的朋友,又是指腹为婚的亲家。当年姑娘家搬去了外地,书生家把一对金簪取出了一支,送给姑娘家当做婚事的定礼。而姑娘家,也把祖传的一对玉佩取出一枚,送给书生家当做了信物。
后来姑娘家遭遇了变故,家毁人亡之下,只逃出了姑娘,又被老尼姑捡了去收养。只是这支金簪,一直妥善收藏在身边。但是多年过去了,也无处去寻自己的夫君,这才死了这个心。
可是谁曾想,俩人还不曾“认识”,就已经睡过了,这不巧了么这不是!这不巧了这不是!
再次二反投唐,说明了事情原委,但是书生赶考是正事,只好把姑娘暂时“寄存”在姑妈家里。姑妈给感动得眼泪花哨的:“刚送走了一个,这又接回来一个!我家这饭食,终究是没能省下呦!”
莫非姻缘天注定,是造化莫能与争。书生与姑娘这奇妙、曲折的姻缘,不也正是一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