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第四章:边疆烽火

在宫廷斗争逐渐平息,太子李承乾的地位愈发稳固之后,大唐却迎来了新的危机——边疆战事吃紧。北方的突厥部落屡屡越过边境,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朝中为此议论纷纷,李世民决定派遣大军出征,抗击突厥。

李承乾向李世民举荐秦文龙,称其有勇有谋,可堪大用。李世民对秦文龙早有耳闻,见太子如此力荐,便决定召见他。秦文龙入宫面圣,李世民目光炯炯地注视着他,问道:“朕闻你武艺高强且足智多谋,如今边疆突厥犯境,你可有退敌之策?”

秦文龙恭敬地行礼后,从容答道:“陛下,突厥之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骑射精湛,且其部落居无定所,机动性极强。若要破敌,需先了解其习性与战术。臣以为可先派细作深入突厥境内,探查其兵力部署与粮草囤积之处,而后再制定相应战略。”

李世民微微点头,又问:“那依你之见,大军出征,当以何人为帅?”秦文龙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英国公李世绩征战多年,经验丰富,可为主帅。而臣愿随军出征,为大军出谋划策,略尽绵薄之力。”李世民对他的回答颇为满意,当即任命秦文龙为随军参谋,协助李世绩出征突厥。

秦文龙随大军来到边疆。这里的景象与繁华的长安截然不同,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天空湛蓝如宝石,但战争的阴云却笼罩在这片土地之上。军营中,士兵们士气高昂,日夜操练,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秦文龙与李世绩商议军情,他提出采用奇正结合的战术。一方面,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利用夜色掩护,频繁骚扰突厥营地,使其不得安宁,消耗敌军士气;另一方面,大部队则养精蓄锐,寻找合适时机,给予突厥致命一击。李世绩对秦文龙的战术表示赞同,依计行事。

在一次小规模的夜袭中,秦文龙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出击。他们如鬼魅般潜入突厥营地,四处放火,射杀敌军。突厥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乱作一团。但突厥首领很快组织起反击,秦文龙等人陷入苦战。关键时刻,秦文龙凭借着高超的武艺和冷静的头脑,带领士兵们成功突围。

这次夜袭让突厥人意识到唐朝军队并非好惹,他们开始加强防备。秦文龙深知,要想取得最终胜利,必须找到突厥的要害。经过细作回报,他们得知突厥的粮草补给线至关重要,一旦切断,敌军必将陷入困境。

于是,秦文龙建议李世绩派遣一支奇兵,绕道敌后,截断突厥的粮草运输。李世绩采纳了他的建议,命秦琼之子秦怀道率领一支轻骑部队执行此任务。秦怀道领命而去,经过数日艰苦行军,成功截断了突厥的粮草补给。

突厥大军顿时陷入恐慌,军心大乱。李世绩抓住战机,率领大军发起总攻。秦文龙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将现代的军事理念与唐朝的作战方式相结合,指挥士兵们组成紧密的阵型,相互配合,攻防有序。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唐朝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突厥军队节节败退。

然而,突厥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派出使者前来求和,声称愿意归还抢夺的财物,退回草原,永不犯境。李世民接到求和信后,召集朝中大臣商议。一部分大臣认为连年征战,百姓负担过重,主张接受求和;而另一部分大臣则担心突厥反复无常,坚决反对求和。

秦文龙在朝堂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陛下,突厥此次求和,或许是缓兵之计。但我军经过连番作战,也需休整。可先接受其求和,命其交出人质,同时加强边疆防御,屯兵驻守。若突厥再有犯境之举,可一举将其歼灭。”

李世民权衡利弊后,采纳了秦文龙的建议。突厥交出人质,退回草原。唐朝边疆暂时恢复了平静,但秦文龙知道,这只是表面的平静,未来的局势依然充满变数。

在边疆的这段时间里,秦文龙不仅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还促进了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他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边疆地区,如农耕技术、医术等,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同时,他也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为唐朝的民族融合做出了贡献。

随着边疆局势的稳定,秦文龙回到长安。他受到了李世民的嘉奖和百姓的赞誉,但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是宫廷的权谋斗争,还是边疆的烽火硝烟,都只是他在这个盛世唐朝传奇经历中的一部分。他将继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为大唐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而不懈努力。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