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时期,中国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其形式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结式传承与创新
- 继承经典结式:盘长结、吉祥结、如意结等传统经典结式依然广泛流传,这些结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继续在民间和艺术创作中被频繁使用。
- 创新组合方式:在传统结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组合,将不同的结式巧妙搭配,创造出更加复杂多样的中国结作品。例如,将盘长结与如意结组合,寓意吉祥如意、福寿绵长;或将吉祥结与双钱结组合,象征着财源广进、好事成双。
融入多元文化元素
- 西方文化影响: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审美和设计理念的影响。一些中国结作品开始采用西方的色彩搭配和装饰风格,如在传统的红色中国结中加入金色、银色等西方常用的装饰色,使中国结更具时尚感和现代气息。
- 地域文化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在中国结中得到了体现和融合。例如,在一些沿海地区,中国结中融入了海洋文化元素,如贝壳、珊瑚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国结则吸收了当地民族的传统图案和色彩,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结作品。
功能与形式的拓展
- 实用功能强化:除了传统的装饰功能外,近代中国结的实用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例如,在服装、箱包、家居用品等方面,中国结被广泛应用于纽扣、拉链、挂饰等部位,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具有实用价值。
- 大型作品出现:中国结的制作规模和形式不断拓展,出现了一些大型的中国结作品。这些作品通常用于大型庆典、展览等场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广场上,会悬挂巨大的中国结,以营造节日氛围和展示传统文化。
材料与工艺的发展
- 材料丰富多样: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结的制作材料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丝线、棉线、麻线外,还出现了尼龙线、塑料绳、金属丝等新型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光泽和强度,为中国结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工艺创新融合:在制作工艺上,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手工编织工艺,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现代工艺技术。例如,采用机器编织的方法可以快速制作出大量的中国结,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激光切割、3D打印等现代技术可以制作出更加精细、复杂的中国结配件,提升了中国结的制作精度和艺术效果。
以下是一些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结作品:
- 《平安中国喜庆奥运》:由非遗传承人吕敏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创作,将巨型绳结艺术与刺绣结合 。
- 《祖国万岁》:吕敏在国庆六十周年创作的绳结艺术和刺绣结合巨型作品 。
- 《辉煌世博》:吕敏为上海世博会创作的绳结艺术巨型作品 。
- 淮安奥运中国结:江苏淮安的中国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顾瑾编织的直径50厘米,结合奥运标志和奥运会徽的中国结 。
近代中国结作品蕴含着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吉祥寓意的延续:中国结自古以来就承载着各种美好的寓意,如盘长结象征着连绵不断、源远流长;吉祥结寓意吉祥如意、好运连连等。在近代中国结作品中,这些传统的吉祥寓意依然得到了传承和延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传统符号的运用:中国结作品中常常融入一些传统的文化符号,如如意、祥云、龙凤、花鸟等。这些符号不仅具有装饰性,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时代精神的体现
- 爱国情怀的表达:在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一些中国结作品成为了表达爱国情怀的载体。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创作了以“团结抗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中国结作品,通过中国结的形式传递出团结一心、抵御外敌的精神力量。
- 创新精神的展现:近代中国社会处于变革与发展之中,中国结作品也体现了创新精神。创作者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新的材料、工艺和设计理念融入到中国结的制作中,使中国结作品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审美。
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 中西文化的融合: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结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作品在色彩、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借鉴了西方的艺术元素,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结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
- 地域文化的融合: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近代中国结作品常常融合了各地的地域文化元素,如江南水乡的婉约、北方草原的豪放、西域的神秘等,展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和融合。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幸福生活的象征:中国结作品常常被用于装饰家居、赠送亲友等场合,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寓意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例如,在婚礼上,新人会佩戴中国结饰品,寓意着婚姻美满、幸福长久;在春节等传统节日里,人们会挂起中国结,营造出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