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3qxsw.com

刺杀行动虽被及时挫败,但崇祯清楚,这只是魏忠贤余党的试探性进攻。余党在暗,皇权在明,如果不能以雷霆之势予以反击,这场暗潮必将不断滋长,直至动摇根基。

崇祯坐在书案前,烛火明灭间,还除了王承恩和王玄还有没有可用之人?脑海中浮现出两个人的名字:户部侍郎刘志方,刑部主事唐文清。这两人会成为他反击魏忠贤余党的帮手吗?他需要更深的确认。

他闭上眼睛,记忆回溯到穿越前熟读的史书内容。关于刘志方,史书对他的描述并不算详细,但其中一句让李辰印象深刻:“刘志方,持正有度,平衡于权力纷争,行事多审慎,然于百姓疾苦未尝失之漠然。”这段评价简单却意味深长,说明刘志方是个不盲目随波逐流的人,甚至在复杂的朝堂斗争中还能保持一定的底线。

至于唐文清,史书对他的记载更多集中于他后来在整顿刑部时的表现:“唐文清,事刑部,执法如山,虽身陷阴谋,终能不屈。”这说明唐文清不仅刚正不阿,而且在复杂的政治旋涡中也能保持清醒。李辰心中涌起一丝赞赏,但他知道,仅靠史书的评价还不足以做决定。

他催动心镜术,脑海中迅速浮现两人在朝堂上多次发言的细节片段。刘志方的情绪波动总是复杂而有分寸——当周延儒提出加税时,他的矛盾与担忧显而易见。他显然不是一个盲从的党派成员,而是一个真正关心财政实际问题的官员。这样的务实精神,是崇祯目前亟需的品质。

唐文清则不同。在心镜术的感知中,他的情绪多为冷静与坚定。当一次刑部会议上,他坚持审理一位权贵之子的案子时,那股毫不动摇的正义感与孤独感在心镜术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崇祯从未感受到如此纯粹的执着,那是一个真正为法治信念而活的人。

崇祯睁开眼睛,嘴角微微上扬。他已经得到了答案——这两人或许未必完全忠诚于皇权,但他们的能力和原则却是可用的利器。

他在心中轻声自语:“刘志方,是梳理财流的细线;唐文清,是对抗余党的锋刃。”

这一刻,崇祯的目光中透着一股清明:用人之道,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用得其所。而这两人,将是他反击魏忠贤余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好帮手。

崇祯在书案前沉思片刻,随即下令:“传王承恩、王安以及户部侍郎刘志方、刑部主事唐文清,即刻前来。”

片刻后,殿门缓缓打开,几名被召之人依次入内。他们小心翼翼地向李辰行礼,却也带着些许疑惑——夜半召见,显然非同寻常。

“叩见陛下。”王承恩率先跪地,其他人随即附和。

崇祯缓缓抬手,语气冷峻:“免礼,朕有要事与你们商议。”

几人闻言面色一凛,迅速站起身,但却不敢抬头直视皇帝。他们能感觉到,这位年轻皇帝的气势,与以往截然不同。

崇祯沉稳地扫视一圈,缓缓说道:“近日刺杀事件,各位应该有所耳闻。这并非孤立之事,而是魏忠贤余党潜伏多年后,意图再次翻天的行动。他们已不满足于幕后阴谋,竟敢对朕亲自动手。”

此话一出,几人面面相觑,彼此目光中尽是惊骇。刘志方忍不住问道:“陛下,那些余孽……已如此猖狂?”

崇祯冷笑一声,目光锐利:“不仅猖狂,而且极为隐秘。他们利用人心叵测,在朝中、宫中乃至地方都安插了不少暗线。若不将其连根拔起,朕何以立威?又何以守江山?”

“陛下有何对策?”刑部主事唐文清低声问道,语气中透着几分谨慎。

崇祯将手中的卷宗重重放在书案上,语气沉稳却带着杀气:“朕决定主动出击,以计破计,彻底铲除这些余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